《背影》教案
【教学目标】
[if !supportLists]1、 [endif]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if !supportLists]2、 [endif]赏析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句子;品味本文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if !supportLists]3、 [endif]感悟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教学重点】赏析描写父亲爬月台的句子;品味本文朴实而又饱含深情的语言。
【教学难点】感悟文中所表现的父子深情,珍惜亲情,感恩父母。
【教法】朗读讲授
【学法】朗读探究品味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if !supportLists]一、 [endif]导入
课前预习中提到:李广田说,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的中学生心目中,“朱自清三个字已经和《背影》成为不可分的一体”。(板书:标题、作者)这篇文章义它的真实与诚挚,打动了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请问,亲爱的同学们,通过预习,它打动你了吗?(……)它深深打动了老师。
二、言行中看父亲
【过渡】它哪里打动了老师呢?父亲的一言一行都深深打动了老师,接下来让我们通过言行看父亲。
1、父亲的哪些言行能表现对儿子的爱?
要求:圈点勾画文中表现父爱的词语或句子;
品味其中的父爱并做出批注。
老师先来做一个示范:
第二段中有这样一句话特别打动我:
父亲说:“事已如此,不必难过,好在天无绝人之路!”
①“事已如此”——事情到了哪个地步?祖母去世,父亲失业,满院狼藉。已经20岁的“我”不禁簌簌地流下眼泪。
②“不必难过”——父亲心里不难过吗?(……)文中写到“他少年出外谋生,独立支持,做了许多大事。”但现在却要面对如此惨淡的光景,他怎能不难过,可是,他没有对着哭泣的儿子说:“要哭一边哭去,没看见我正烦呢!”而是强忍悲痛,安慰儿子。
③“好在天无绝人之路”——所谓的“无绝人之路”,也不过是变卖典质,还清亏空,借钱办丧事。
可是即便如此,父亲却依然能强忍悲痛,安慰儿子。后文说到:“到南京时,有朋友约去游逛,勾留了一日。”家里光景如此,儿子为什么还有心情“游逛”(……)可见父亲的安慰起了作用。
我看到了一个为儿子遮风挡雨的伟岸的父亲。(板书:伟岸。)
Ppt显示:
第一步:展示语句;
第二步:分析;
第三步:小结。
教师准备:
(1)父亲因为事忙,本已说定不送我,叫旅馆里一个熟识的茶房陪我同去。他再三嘱咐茶房,甚是仔细。但他终于不放心,怕茶房不妥帖;颇踌躇了一会。其实我那年已二十岁,北京已来往过两三次,是没有什么要紧的了。他踌躇了一会,终于决定还是自己送我去。我再三劝他不必去;他只说:“不要紧,他们去不好!”
结论:我看到了一个体贴的父亲。
[if !supportLists](2)[endif]他忙着照看行李。行李太多了,得向脚夫行些小费才可过去。他便又忙着和他们讲价钱。我那时真是聪明过分,总觉他说话不大漂亮,非自己插嘴不可,但他终于讲定了价钱;就送我上车。他给我拣定了靠车门的一张椅子;我将他给我做的紫毛大衣铺好座位。他嘱我路上小心,夜里要警醒些,不要受凉。又嘱托茶房好好照应我。
结论:我看到了一个细致的父亲
[if !supportLists](3)[endif]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重点赏析:
①“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外貌描写。与上文的“紫毛大衣”形成对比。父亲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为我做的紫毛大衣?(家境惨淡、变卖典质、借钱办丧事)而父亲自己穿的怎么样?(寒酸。)
结论:我看到了一个无私的父亲。
②“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倾,显出努力的样子。”动作描写。父亲为什么不让年轻灵活的儿子去买橘子?(在父母眼里,子女永远是孩子。父亲的动作越艰难,越能触动儿子的心。)
结论:我看到了一个艰难的父亲。
③“这时我看见他的背影,我的泪很快地流下来了。”
儿子的反应。为什么流泪?(感动。)
三、变化中谈儿子
1、【直接切入】:我们刚才已经看到,父亲为儿子做了很多事情,买橘子实在算不上最大的事情,为什么却能把儿子感动得流下了眼泪?让我们再回头看2—5段,父亲安慰儿子,为儿子忙里忙外的时候,儿子是什么反应。
勾画表现儿子勾画能表现儿子的情感态度的语句,并做出批注。
教师准备:
坚持送行、照看行李、讲定价钱、嘱托茶房——“不大漂亮”、“迂”——冷漠、拒绝;(板书:拒绝)
[if !supportLists]2、[endif]再读第6段,看看父亲要买橘子时,儿子的反应。
教师准备:“我本来要去的,他不肯,只好让他去。我看见他戴着黑布小帽,穿着黑布大马褂,深青布棉袍,蹒跚地走到铁道边,慢慢探身下去,尚不大难。可是他穿过铁道,要爬上那边月台,就不容易了。他用两手攀着上面,两脚再向上缩。”
从加粗的词语可以看出儿子心中的波动,在对比之前的态度,我们就可以看出,在父亲做了这么多事情之后,儿子对父亲的情感态度已经由拒绝变为有所触动,在这样的心灵波动中,儿子看到了父亲艰难的背影,想到父亲为自己做的种种事情,自然感动流泪。所以儿子的眼泪不是感动于这个孤立的背影,而是父亲的一言一行。
所以说,
背影是:
父爱的象征点;
父子之情的交汇点;
父子关系改善的触发点。
[if !supportLists]3、[endif]课堂小结:齐读
爸爸的爱
是那再三的再三的叮嘱
唠叨一千遍一万遍
还是不放心
爸爸的爱
是那黑布的大马褂和深青布棉袍
不酷不帅
却模糊了我的眼
爸爸的爱
是那件紫毛大衣
披在儿子身上
自己却把布马褂布棉袍穿
爸爸的爱
是那靠门的座位
千挑万拣啊
一路上
都牵着爸爸的视线
爸爸的爱
是那蹒跚的脚步
是辛苦努力地爬
一点也不矫健
衰老笨拙又迟缓
爸爸的爱
是那朱红色的橘子
像跳在寒冷冬天里的
一堆小小火焰
老师小结:父亲虽然潦倒、肥胖却不妨碍他给“我”无所不能、无微不至的父爱。(板书:无所不能、无微不至)这样的父爱有怎能不打动人心呢!
四、生活中悟真情
其实朱自清文中写的事情我们每个人都在经历,请大家看赵泽雅同学的一段小练笔:
下雨天我打完球回来,浑身湿透,往沙发上一坐,看电视。妈妈就开始数落:“衣服鞋子这么湿,还看电视,还不赶快换上干净鞋子,湿湿的衣服捂在身上,不得病才怪。”我想:“你用这么多时间唠叨,还不如把鞋子衣服拿来给我换上。”没想到,妈妈一面数落,一面就把衣服鞋子拿出来帮我换上了。
但,妈妈的唠叨并没有停止:打球这么累了,还看什么电视!还不赶紧去床上躺一会儿。我只好躺下了。
妈妈又唠叨起来:“为什么不把被子盖上?感冒了,明天考试怎么办?”我听着直感到烦,心想,用这么多时间数落,还不如拿被子来给我盖上。就装着睡着了,不予理睬。没想到妈妈果然又小心翼翼地把被子替她盖上了。此时,我感到眼眶一热,流下了眼泪。妈妈似乎感到了什么,弯下身来,我连忙把头埋在枕头里,不让妈妈看到。
老师小结:我们和父母不见面时明明互相关心、互相惦念,面对面时,却又总是互相嫌弃、互相误解。为什么明明都互相爱着彼此却很难做到互相理解呢?恐怕有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我们也和朱自清先生一样“对亲子之爱的拒绝是公然的,而为亲子之爱感动流泪却是秘密的”。因此,我们要学会沟通,学会表达。
五、布置作业
课后有这样一道题:
课文第5段中,作者两次写到自己“聪明过分”的行为,你怎么理解这里的“过分”?在长辈面前,你也有过类似的表现吗?学完课文,你对自己的“聪明”和长辈的“迂”有什么新的体会?写出来与大家交流。
认真完成,相信你会找到改善亲子关系的方法。
六、板书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