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总体情况:
本次考试的语文卷由县教研室统一命题。试卷的结构主要分为“ 积累与运用”、“ 阅读”和“写作”三大块,满分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本次命题遵循《语文课程标准》中“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既重视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也突出对学生语文素养语文能力的考查,同时也渗透了人文精神。 本试卷跟以往期末试卷相比,在板块结构、题型、难度等方面基本一致。整份试卷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关注学生心灵,完全与新课程理念对接。
二、试卷分析
(一)语文知识积累与运用。
第1、2小题仍为字形字音题,考题中的汉字只有六个不是来自于本年级课本,其余均来自课本,对于现在的九年级学生来说,难易程度适中,但和中招相比,稍微偏易。学生答题情况比较理想,尤其是第一题学生用排除法很容易做对。第三题为8分的古诗文默写,题型是4分的直接性默写,4分的理解性默写,期中古文默写占2分,这完全符合中招题型要求。只是有三个空考察的是《凉州词》和惠崇《春江晚景》,这两首是课标外的古诗,历年中考不属于考试范围,这次出现笔者认为不如考察课标内的古诗词。学生答题情况不是很好,大都在4分左右,笔者认为原因是九年级上册课本没来得及复习,学生以前背诵的已经忘记了。第4题考察的是句子的连贯性——排序题,主要是句子间的逻辑关系,属于偏难题型,学生三分之一出错率。第五题考查的是九上课本推荐的《格列佛游记》,占6分,比以往中招分数多处2分,第二小题题型不错,学生如果不读原著就难以得分,这也提醒广大师生的注意——要扎扎实实读原著。第6题为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分析题,很能体现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并能开拓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独特的思考能力。
(二)现代文阅读
依然是以课外阅读的考查形式。这次与中考全部考课外的命题导向相一致。从题目的考查点上看,重在培养学生在整体把握文章基础上的分析、概括、欣赏能力。这完全符合新课标中“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自己的看法。”“阅读简单的议论文,区分观点与材料(道理、事实、数据、图表等),发现观点与材料之间的联系,并通过自己的思考,作出判断。”记叙文考察的是概括能力、景物描写的作用、人物形象分析、赏析题目和一个主观题,占15分。整体看难易程度适中,期中偏难的是第8题和10题,学生考虑不完全,失分率为40%。7、9、11题答题情况比较好。议论文阅读考察的是中心论点、补充事实论据、分析论证过程、辨析论证方法及作用。从题型上看,难易适中,但第12题找中心论点学生不仔细读文章的论述中心,很容易把最后一段误认为中心论点,该题失分率很高,14题分析论证过程是个难点,学生对文章的梳理能力比较差,表达不完整,失分率高,总之,议论文考察平时应该比记叙文容易拿分,这次得分率却很低,可能是跟这段时间赶课有关系,学生练题较少。
文言文阅读没有延续中招题型课内课外传统的比较阅读,而是选择了课内的《岳阳楼记》与《醉翁亭记》比较阅读。在题型上第一小题和这两年中招不同的是让解释词语词语意思,而不是选择题。第二小题题翻译句子考察的重点句子,都是讲课时很关注的反复强调的句子,学生还是因为忘记了,答题情况很不好。18、19题是考察的理解能力。18题学生答题还行,19题偏难,学生失分率较高。
古诗赏析题仍占4分,比较容易,一个是考察的内容,一个考察的是名句的赏析。学生答题情况一般,也是因为忘记的原因。
(三)作文:
本次作文是命题作文和材料作文,学生大都选择的命题作文来写,命题作文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有话可说。材料作文寓意学生不易把握准确。本次学生习作,感情也较为真挚,但缺少深刻的表现,就是说,自己的感情,不知道怎么表达,不懂得在细节中体现人物情感。再一就是学生编造材料,这都是写作中的通病,平时还是对学生要求低,对生活的感知能力弱,不会积累生活素材。语言表达不是很好,滥用词语,语句不通,语言匮乏,缺乏生动性。对于考生来说,中心不是很突出,所选材料偏离主题,作文语言假大空,缺乏真情实感的现象仍然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