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看到电视中,参加歌唱比赛的歌手,讲述自己如何为了音乐梦想而坚持的时候,就会被感动。但是随着类似的节目越来越多,对于它们的兴趣也日渐减弱。因为对于梦想的呐喊太多,但真正能够做到的没有几人。尤其是在艺术领域。当然,对于歌手来说,因为与商业机制联系比较紧密,与造星工厂直接联系,一旦成名,当然是名利双收。但是,对于画家这种有点类似于工匠精神的艺术家来讲,成名难,生活更不易。
《阿基里斯与龟》就是一部讲述一个画家的一生。电影的主角是一个富家公子,他从小就对画画有着偏执的热爱,上课画画,在家画画,甚至走到公路上拦住汽车画画。小时候,因为衣食无忧,所以他画画纯粹是为了喜爱。可是,自从父亲生意失败自杀,母亲把他送到贫穷的叔叔家寄养之后,他的生活就完全陷入都另一番局面。只是,生活的不易并没有浇灭他当画家的梦想。而他一生唯一感兴趣的事情,也就是画画。于是,他长大之后去打工赚钱,去画室学习,同时也一心希望能够把自己的画作卖给艺术投资人。如果说,他之前作画完全是出于自己的兴趣,画风完全是自己的,那么自从他动了卖画的念头之后,就走上了一条追赶艺术的不归路。
因为投资人给他的意见是,画作风格太陈旧,而且对绘画的专业知识掌握不够,让他先去学习再进行创作。于是,他买了欧洲各画派的作品来学习,跟着艺术圈的朋友去做各种创作实验。但是,如此以来,当他交出画作的时候,艺术投资人又说他的画是在模仿,没有自己的风格,并希望他找到自己创作的灵感,多探索一些绘画的方法。于是,他跟妻子一起尝试各种奇葩的方式,在街道的墙壁上涂鸦,骑着自行车在车道上轧出奇形怪状的车辙,甚至还请来一个拳击手,对妻子进行殴打,只为寻找由生命挣扎所带来的灵感。说实话,越往下看,越觉得这位画家为了艺术所表现出来的对于家人的无视感,真的让人唏嘘。不仅对妻子,对于女儿也如此,因为没钱养家,她的女儿只能去酒吧上班,而当女儿去世之时,他看到女儿的遗体,首先想到的是如何创作。这种冷血实在是让常人难以忍受。这样的行为不免让我想起中国的诗人顾城。看顾城的诗,你会感觉到一种如童话一样的美,但是他对妻子的行为真的让人费解。
有时候,真的觉得艺术家的坚持是狠心的,创造也是狠心的,如果按照常理来看,也许我们就看不到那样的作品出现。举个例子,如果导演因为心疼演员而不让他们去体验生活,不让他们去做出很难的动作,我们也很难看到精彩的画面。我记得台湾有个影评人问过他的儿子,是否喜欢当一个像杨德昌一样的导演,儿子直接回应不想,因为他爱电影胜过爱家人。一个艺术家的心思在这句话里昭然若揭。
而更可怕的是,如果他们的作品不能被市场认可,则会在他们心里上加上深深的枷锁。因为要适应既定的规则,他们的创作思路就要受到约束,但是创造又是要突破规则的,在建立个人风格与适应市场之间保持平衡,这个度并不是那么容易把握。其实,在观影的过程中,会发现片中的画家其实每幅画作都非任意之作,甚至在不同的风格下还能称得上精品,最起码也是一个完整的及格品。但是却被艺术投资人一次次否定。画家在这样的否定下又一次次地在尝试。在这场永远赢不了的实验性生活中,他的生活也陷入一片狼藉,即使他自己一直在尝试着,直到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