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本书据说卖得不错,苏美的《文艺女青年这种病,生个孩子就好了》,光听这负能量书名扑面而来的满满“恶意”,想必已令众多女青年受到1万点的伤害——
少不更事时,我一直觉得文艺这词挺美好的,2个字单拆起来,也不难看,配女孩子再清雅不过。中国传统神话中,那些裙裾飘飘的仙女,气质恬静,多愁善感,不愁衣食,不食人间烟火,只会因为爱情肝肠寸断,死去活来,私奔到异乡,活脱脱最早期的典型女文艺青年嘛,可谁都不会否认她们的美,连小姑娘们扮家家都要为谁演仙女抢破头。近代林微因、张爱玲、三毛等大家公认的女文青,追捧者甚广,也多有溢美之词。
但天晓得,何时起,“文艺”一词竟变得如此廉价和不怀好意,谁敢指着鼻子说姐姐我:“你可真文艺啊”,我估摸着得跳着脚反击:“你才文艺青年,你们一家都是文艺青年!”顺便摆好战斗的姿态。
去年许鞍华导演、汤唯主演的《黄金时代》,以文艺女青年萧红为人物蓝本,打的是乱世佳人的牌,上映后却被普遍吐槽为“文艺女青年作死的一生”。
于是,我再也不能愉快地假装自己很文艺了,因为八婆神神叨叨告诉我,女文青是种病。
她们穿的是长裙,或白衣飘飘或暗花镶边,但必须为布料或粗麻布,像介样:
她们听的歌曲是民谣、爵士,钢琴曲,一切非主流音乐,像介样:
她们读的书是《瓦尔登湖》,像介样:
她们上的网站是豆瓣,像介样:
她们喜欢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有很多很多的梦想,读过很多很多的书,有一种乐器专长,职业最好是free style,她们常年喝着茶或咖啡,窝在一家旅店里,还有一个痴情或者常情的恋爱。人生一半是忧伤。一半是明媚。一半是念念不忘。一半是似有似无。当然,还有一点,“大多数女文青都难嫁人”。有人甚至不无恶意的总结过文艺女青年的结局:孤寡,拉拉,出家,后妈...balabala..
知乎上关于文青的描述如下:“满足某些特定条件的,期望别人感觉自己爱好文艺的中轻老年女性。条件包括但不限于:温饱自足,喜爱粗布,花长裙,布鞋,可以接受抽烟,喜爱文艺电影和书籍,不使用各种大众熟知的生活消费品名牌,电子产品尽量回避PC和安卓系,有边疆或南亚欧洲旅行经历,忧郁和快乐切换无征兆……”
听起来“只可远观不可亵玩”,真不叫人痛快。
我的好朋友大猫,就是一个把自己活成大喇叭花的逗比文艺女青年,以上释意、我的调侃、以及网友们那些用来奚落人的标签段子她都用得上。可我再没有遇见比她更热爱生活的人了。
毕业后寥寥可数的见面,姑娘都提着一口气、热血飞扬的折腾自己关于书的梦想,相比我一头扎进铜臭的世界,纯洁可爱的多了。最近一次为了一个心仪的平台换工作,户口,工资神马的都不care,而以她的学历和能力在任何领域深扎都大有可为,着实有点产出比失调。然后,又在不到两个月的时间,姑娘告别了原先的单位,成了个自由人,像是一条从水里跳出来的鱼,开始了陆地上新鲜又艰难的旅程。每天读书、写字、看展览,扎进做书的世界,在帝都比山高比水深的物价面前,连我这样简朴惯了的人都为她捏了一把汗,怎么办?尼玛,别光顾着岁月静好,也得生活啊。
或许我的担心是多余的。大猫总有种神奇的魔力,对生活、对世界、对内心无止境的好奇,让她把日子过得如诗如画。
上个周末,去大猫家过夜。一入门,就被2副水彩吸引住了,大猫说是自己画的,当时就差点给这丫跪了,大学时候,没见到她耍这招啊。晚上,我给炒了2个素菜,以为自己这种不可为外人道的烂厨艺能给自己吃就不错了,大猫居然在旁边吱吱的乐,呦呵,炒的不错啊,然后一边道出她昨晚想做打卤面,配菜该油炒,却清炖,导致不入味的惨痛经历,我偷偷抹了一把汗,敢情这妹子比我还不会做菜呢,文艺女青年,不食人间烟火,记一笔!
可是等到我看到她的一摞盘子,就不再这么轻蔑地想了。大家都是租房子,这姑娘也不嫌沉,居然事无巨细的把点滴的物件都打点的如此艺术,连那盘子分明是件艺术品,配上红绿的西蓝花,蓝色的桌布,随手拍,都好看。相比之下,我的盘子可真只是用来吃饭盛菜的盘子,,路边随便买的,质地差强人意,拿不出手。
吃完饭,收拾完碗筷,我被大猫家的一面书墙吸引住了,这肚子饱了,来点精神食粮吧。一看,基本都是外国作品,生涩的我简直想要睡觉。可大猫却说好看极了。她说在书里,她发现原来有另一个人曾和她对这世界的体验辣么相似。临睡前,大猫点了支香,据说是日本产的,香味若有似无,伴着宜家昏黄的灯光,暖暖熏人醉..这一夜竟好眠极了。
第二天,洗漱完毕,大猫拿出一咖啡壶和咖啡粉,一遍遍的过滤,冲出一盏浅浅的咖啡,拿着玻璃杯,一人一杯细细的品着。未几,大猫又拿出一罐茶叶,长嘴壶一只,摆上日式小碗,泡着香香的茶,旁边一只唱片机嘎嘎的运转着,放着温柔的轻音乐,阳光倾斜撒进屋里,人生竟变得唯美多了呢。如果此刻说自己没有被打动,纯属矫情。
我看多了,自己打扮的光鲜亮丽,家里弄得鸡飞狗跳的妙龄妹子;也见识了不少柴米油盐酱和醋,每天关心鸡毛蒜皮接地气的居家小主妇,竟无一人如大猫这般讲究,一饭一蔬,一草一木,大猫都有自己的坚持,每个物件都伴随着无穷的小乐趣,而不仅仅将它当做基本刚需。试想,我身边还有多少像大猫这样热爱生活的女青年?如果文艺是种病,我倒愿意举个爪子好好大病一场了。
为什么人们对文艺女青年这么多误解,说到底,恐怕还是因为乱象丛生、对文艺的界定和解读不清。文艺自古属于极少数有条件学习、有天赋追求的英才,大众想追也追不上,而不幸的是,教育和网络的普及,让文艺落入了大众之手。这就好比一个挣扎在温饱生存线的妹子因缘契会入得豪门,本想粉饰雕琢一番,无奈底蕴太差,东施效颦、适当其反。
我理解也特别厌恶,那种被诟病的“文艺女青年”,敏感、脆弱、无病呻吟、矫情做作、还自贴“文艺”标签的碧池,从来只会提出问题、抱怨连番,却不肯直面生活接地气的消灭障碍,哪怕牢骚写得再有文采,那也是牢骚。真正的文艺,是被生活打磨着,仍充满了热爱,不需要刻意张扬,就像淑女从不需华衣锦服去炫耀。张爱玲、林微因、席慕蓉、三毛...她们哪一个不经历了人生的起起伏伏,将点滴心血融入笔尖,才力透纸背、让人尊崇?
其实,文艺这种病富贵的很,不是你丫想得就能得。首先吧,你得多读书,《知音》、《故事会》,求求您,别提了。其次吧,你得多点艺术细菌和鉴赏能力,喜欢音乐原来只是喜欢“听歌”,对流派不了解,乐器一无所通、连名字也只是个听个耳熟罢了。去电影院刷几次国产爆米花片,偶尔去几次剧院,就叫“钟爱电影戏剧艺术”,要是会背几句台词是不是就敢说自己是德艺双馨的表演艺术家了。读成功学读鸡汤读段子,随手拿手机拍点磨皮过度的照片发朋友圈也称得上是“坚持阅读和摄影”。这样说来,人人都能自诩为文艺大师了吧。
爱好文学与艺术,心向美好,人之本性,归根到底,还是我们渴望体验这纷纷扰扰的生活的点滴精彩,但生活不一样,种种琐碎都会碾轧不切实际的幻想,把原本浪漫风华的女纸变成隔壁大嗓门多事的大妈,而真正把生活与美结合在一起,穿得了高跟鞋,带得了娃,才不仅是真正的文艺女,更是生活中的女大王。
所以不必给自己太多束缚,贴太多标签,如果没得文艺这种病,该干嘛干嘛去,少BB;要是真得了文艺这种病,又哪是生个孩子就能好呢?倒不如像大猫这样洒脱一笑、沉浸去爱,享受每一件让自己心悦的事物。那些没有心头热爱,觉得做什么事都没有意思的人,才是最悲哀的,即使给了1000万,买了房子买了车,环游了世界,然后呢?
当然,做自己热爱的事,不被人理解再正常不过,不是每个人都有勇气面对“六眼飞鱼”(流言蜚语)。像我这样不喜欢时髦的电子竞技游戏,偶尔会码码字的人,也会被我那理工科、“不解风情”的毒舌闺蜜攻击为土掉渣、文绉绉、酸不拉几,开始还有点小介意,觉得自己是不是太非主流了,真特么“文艺”了,待沉下心来细想,每个人的属性不一样,有的人喜欢简单粗暴的油腻腻的大肘子,有的人则喜欢清爽恬淡的洋甘菊,大饼脸高晓松也说,生活不只有眼前的苟且,还有诗与远方,只要心地纯净,又没叨扰旁人,何妨要点不一样?人生本该多一些选择,“我活在世上,无非想要明白些道理,遇见些有趣的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