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早晨又差一点对儿子发火。
自认为在亲子教养方面对自我情绪的把控还是比较好的。回忆了一下,少有的发火大部分都集中在早晚时段,尤其是在早晨。如果时间紧迫,孩子又各种磨蹭,特别容易刺激到易怒神经。
今天早晨,在怒火即将喷薄而出的时候,脑中闪现出以前责骂孩子后他那或害怕、或无辜、或麻木的眼神,我突然冷静下来了。孩子的问题终究还是家长的问题,虽然之前我做了很多的努力和尝试,但事实证明这些方法是无效的,那么我就不应该再继续使用这些无效的方法了。现在我需要做的是好好思考下一步可以有哪些方面的改变,可以尝试哪些新的方法,而不是仅仅满足当下情绪的发泄。
不过,似乎能想到的方法都已经用过了,有些黔驴技穷的感觉。还好,有书有网络,可以去找导师、找标杆。临出门前我从书柜中翻出躺了很久的《正面管教》踹进了包里。
现在回想起来,以前大部分时候看书,都只是为了看而看,像今天这样,踹着问题去找寻答案的还真是少之又少。上周末刚参加了的一个工作坊,老师教授就是阅读的方法。最好的阅读应该是有的放矢,缺啥补啥,学到的知识要能解决当下的问题,这才是最高效最实际的做法。
现在摊在我面前的这本书俨然像一家综合医院,各个科室一应俱全。我当然不会傻到进门就叫嚣要把所有的仪器都用一遍,把最好的医生都看一遍,正确的做法是先弄清楚自己的问题,然后找到对应的科室,之后再挂号去看医生。所以我首先打开目录,一路看下来,找到了符合我当前需求的三个小节,分别是:避免早晨的麻烦、日常惯例表、避免就寝时的争斗。呵呵,光看目录的名称,就知道一定能对症下药。设好番茄钟,开始阅读正文。当内心有需求的时候,是特别容易专注和高效的。终于明白原来以前那些书本啃不动的原因,是因为它并不是我当下所最需要的呀,自然内心没有了动力和热情。
专注带来高效,很快这几部分就读完了。找对医生真的非常重要,这些文字没有空虚的大道理,只有非常务实的案例和可操作指引。我对比了以前自己在这方面的经历,虽然用了不少方法,但都存在很多误区。就像病人吃错了药,不仅没效,反而会贻误病情。不过还好,现在改还来得及。看完之后,我立即找来一张白纸,列出所有可以做的下一步动作。
全部罗列出来之后,再来进行整理排序,思路一下就清晰了!
以培养早晨的习惯为例:
第一、跟家里的其他抚养者一起学习,达成共识。
第二、引导孩子自己制定清单,过程中家长协助拍照,张贴。
第三、告诉孩子接下来的变化和可能的后果(如果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穿衣洗漱,就只能把衣服和洗漱用品带到幼儿园。
第四、温柔而坚定地执行。先试行一周看情况,再决定是否需要调整。
第五、在这个过程当中大人一定要闭嘴,不能有斥责和羞辱,只让孩子接受自然后果。
没有产生行动的学习都是装模作样!所以,方案出来了接下来就是落实行动了。今晚回家就跟家人沟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