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挑战》
童年是什么?童年是回忆,童年是基石,童年是人生幸或不幸的开端。所以,对于儿童的研究是心理学的重要领域,而鲁道夫·德雷克斯无疑是很重要的一个里程碑式的人物,今天就让我们一起阅读一下《孩子:挑战》。
一、你有没有听过大爷大妈们这样的话:原来我们都是教育的孩子,就你们现在事多,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了……
那现在的育儿方式为什么和以前不同了呢?或者说以前可以施行的“棍棒底下出孝子”的教育方式现在被发现存在严重问题,那是什么导致了千年的教育方式现在集中爆出问题的呢?鲁道夫指出:”从“独裁的阶级社会”到“人人平等的民主社会”,现代社会正在经历深刻的变化,民主不仅是一种政治思想,也意味这生活方式、育儿方式的改变。如何尊重孩子,给孩子平等自由的同时,让孩子尊重规则,承担责任、赢得合作,这是现代教育的基础课题,也是现代父母要面对的永恒挑战。“
也就是说现代时代的变化,是从生活方式到思考方式到交流方式的变化,孩子在这种变化后或者变化中的时代潮流里,或许“我们对平等的意识和理解还不深刻 ”,但“孩子对这种社会变化趋势非常敏感”所以还指望通过之前的祖辈或者父辈的教育方式取得育儿的胜利的想法,还是要赶紧变一变吧,所以,育儿先育己,先把自己的头脑武装起来!
二、孩子的基本需求:“他最强烈的心理动机就是希望有归属感。 孩子是否有安全感基于他有没有归属感,这是他的基本需求”。在这个基本需求的指导下,孩子会通过观察和试探行为来确定自己在家中的存在方式,即他的行为的目标导向,孩子并不会知道他的最终目标是什么,但他会在日常生活中在潜意识里“不断重复让他感受到自身价值和归属感的行为,而放弃让他感到不受关注和孤独的行为”。
所以家长对待孩子,如何引导和解释孩子的行为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想起一个自己身上的例子:老二出生之后,过了三四个月老大突然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吃手问题,怎么阻止也不管用,直到我从对老二的喂养中脱出身来,给予老大更多的关注,这个习惯才慢慢消失。
三、鼓励。现在的鼓励教育又被拉出来批判了一番,因为教育学家认为鼓励导致了现在孩子的承受能力普遍偏弱,那这口锅鼓励能不能背呢?
那我们先看一下什么是鼓励,“鼓励孩子是一个持续的过程,重点在于给予孩子自尊和成就感。”“鼓励孩子,一半指的是避免羞辱或过度保护的行为”,“另一半指的是学会鼓励孩子,只要我们表达出对孩子勇气和自我认知信念的支持,我们就鼓励了孩子”
我们在养育的过程中常常“无心地通过讲话语气、行为动作,让孩子们觉得自己无能、没用、做不了大事情,并且他们低我们一等。”
所以鼓励是什么,不是简单地说你真棒,而是看着孩子的眼睛说你刚才把地擦得真干净;不是简单地说你很好,而是拍拍他们的肩,眼睛里流露出自豪的目光,这些都不是“你真棒、你真行”能作用的。
“怎样鼓励孩子并没有统一的答案和准则,应该取决于孩子”。
四,利用自然结果和合理逻辑结果。“使用合理的结果,需要我们转变思维”。
忘记待午饭的结果,是会挨饿;不愿意穿衣服的结果,是会挨冻或者感冒。我们要学会用结果来激发孩子的健康行为。
总结一下:家长少啰嗦,让结果说话;家长要狠心,让孩子尝试失败。
对于一些结果不能被接受的事情(如在马路上玩会被车撞,这个结果肯定不能接受),家长可以巧妙安排一下结果,比如这样做的结果是只能被抱回屋子里去,在这个过程中,肯定会有孩子的反抗,但家长要做的就是坚定的抱回屋子,但过程仍要少话。
五、坚定而非强硬。
现在的正面管教里说“温和而坚定”,那么在鲁道夫眼中,坚定是什么呢?“妈妈其实可以不用暴力为孩子立规矩:她可以坚定,但不强硬。怎么做呢?秘诀就在于:知道如何坚定。强硬,是我们把自己的意愿强加给孩子,我们命令他们怎么做。坚定,则是做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妈妈可以决定自己应该做什么,并做出来。”
首先:学会互相尊重,我们尊重孩子,孩子也要学会尊重我们;其次,用行动而非语言;再次:拒绝孩子提出的过分要求,家长学会自己尊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