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口气看完了《月亮与六便士》,关于它,我想用我拙劣的文学素养说几句。
月亮与六便士,确实是吸引人的名字,又好像那些年高中做的阅读理解,综合全文所表达的意思取的一个合适的标题!而且它还极具象征意义,不过,书中没有出现过月亮,更别说六便士,连一便士也没有。
我有点纳闷,为什么是月亮与六便士,不是其他数字的便士呢?当然作者是有他道理的,如果揣摩不出,就别稀罕那么点流量,百度会给我分析。
谈到这本书,可能会想到“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这句话(我其实是没想到的,只是觉得很熟悉),但书中没有,据说这是某个评论家在评论毛姆《人性的枷锁》的主人公菲利普时说的。
月亮是什么?是理想。六便士又是什么?是现实。所以呢?这本书在讲述理想与现实的抉择?没错,所以你会为了理想不顾现实?还是屈服现实放弃理想?
作者用第一人称的手法讲述得很真实,就像是现实世界里的某个天才的传记,传记的主人公是斯特里克兰德,一个原本平凡的伦敦证券经纪人突然着了魔,抛妻弃子,放弃了旁人看来优裕美满的生活,不顾一切投身于绘画。用第三者的眼光去看,不得不觉得他自私、无情、冷血,没有一点人情味。可是从他个人的角度来说,我还是比较佩服他的,他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要做什么,并无所顾忌的付诸于行动,只是他后半生终究穷困潦倒,直到死后它的画才得以名扬天下,尽管在此之前有人认可他是一个天才画家!事实上他不在乎出不出名,他只是喜欢画画而已。
虽然这本书带给我强烈的震撼和思考,可如果我是他,我会这样做吗?我不会,我没法单纯的只因自己喜欢而在毫无经济支持的基础上做不确定的事,也许,我比较现实,在这个时代,单靠勇气还不足以支撑我自顾自地行动。
所以,思特里兰德义无反顾的行为让我既羡慕又惧怕。
书中的月亮和六便士两者不可兼得,可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快乐,我倒觉得哪种选择都没错。不过忽然想起一句话,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诗和远方
摘抄:1.每天做两件自己讨厌的事对灵魂是有好处的。说这话的显然是个聪明人,我一丝不苟地遵从他的建议,因为我每天早上都会起床,晚上也都会睡觉。(哈哈,仔细想想,很社会啊)
2.那时候我尚未明白人性是多么的悖谬,我还不知道真挚诚恳底下也许埋藏着矫揉造作,高风亮节背后可能隐匿着卑鄙无耻,也不知道无赖恶棍心里或许存留着良善之意。
3.痛苦使人高尚这种说法并不符合事实,幸福偶尔会使人高尚,但至于痛苦,在大多数情况下,只会使人卑鄙和恶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