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栖乐
我想大家对《红楼梦》一定非常熟悉,在我们上学的时候有的老师还会特别强调让我们去读《红楼梦》,那么这么经典的著作对我们现代人有什么意义呢?世上还会有宝黛一样纯洁的爱情吗?下面是我的一点思考,希望能给您一些启发。
宝黛爱情的终结:黛玉泪尽而逝
黛玉前世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株绛珠草,时有赤瑕宫神瑛侍者日以甘露浇灌,绛珠草始得久延岁月。后来既受天地精华,得雨露滋养,遂得脱却草胎木质,得换人形,修成个女体。因尚未酬报灌溉之德,其五内便郁结着一段缠绵不尽之意。后神瑛侍者下世为人,绛珠也下凡投胎,声称“但把我一生的眼泪还他,也偿还的过他了”。这就是“木石前盟”的前世缘分。
黛玉宝玉是心意相通的“木石前盟”,宝钗和宝玉是俗世的“金玉良缘”。
宝黛最后未能走到一起的原因有两个方面,一是当时的社会家庭背景,二是个人的性格原因。
第一,个人的家庭背景
林黛玉之所以进贾府,是因为她的母亲贾敏的去世,贾母怕外孙女得不到良好的教育,一个人孤单寂寞,才接进贾府来照顾。后来在十四回中,林黛玉的父亲林如海也捐馆扬州城,黛玉失去了父母,真正的变成了孤儿。开始了在贾府的寄居生活。而这时来的宝钗不但有德有才,家道虽然堕落,但好歹有母亲和哥哥。从家庭背景讲宝钗的条件是要比黛玉好的。
第二,个人性格的原因
大家也许都知道林妹妹是弱不禁风的美人,但林妹妹也同样是口齿伶俐之人,有时也因为尖酸刻薄的语言让别人不喜欢。
比如二十二回薛宝钗生日宴上,他们一起听曲子,宝钗和宝玉议论起戏里的曲词,宝玉称赞宝钗无书不知,黛玉便到:“安静看戏罢,还没唱到《山门》,你倒《妆疯》了。”这句话一下子得罪了好些人,但这样的话出自林黛玉之口,并不奇怪。黛玉还讽刺第二次进大观园的刘姥姥为“母蝗虫”,宝钗曾评价说,“真真颦丫头的这张嘴,叫人恨又不是,喜欢又不是。”当然,黛玉也有她纯真可爱的一面,比如在十九回黛玉和宝玉的玩闹,黛玉经常睡觉打不起精神来,宝玉编了一个耗子精香玉的故事,逗得黛玉哈哈大笑,在这玩闹之间是纯洁的友情,而不像袭人在宝玉梦游太虚境时的偷情,黛玉这种不带功利性目的的爱情,是一种灵魂之恋。在后来黛玉和宝钗的交往中,宝钗指出了黛玉说了《牡丹亭》里不合礼数的词句,黛玉不去探究宝钗是怎么知道的,反而对宝钗冰释前嫌,加倍信任,可见其纯真。
但是这份纯真在世俗人的眼中却是没有价值的,因为她不及宝钗的虚伪世故,懂得这个社会的潜规则,宝钗通常“不关己事不开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她在表面上对黛玉好,可是却在其背后败坏黛玉的人缘。比如滴翠亭杨妃戏彩蝶,明明只有宝钗自己在哪里,被红玉坠儿发现的时候,宝钗却假装在找黛玉,暗示她们之前听到的动静是黛玉发出的,败坏了两人对黛玉的好感。宝钗身上有一份功利的商人气质,她不断的在人际关系中计算着自己的得失,以达成“金玉良缘”。
宝钗在人际关系中不断的经营着自己,博得了众人的好感,有德有才的她自然更容易被别人考虑;而黛玉不但孤身一人,体弱多病,不懂得人际关系的潜规则,最终愤然焚绢而逝,流尽了最后一滴泪。
在这个封建社会里,人不能自由的选择自己的爱情,这是哪个时代的人的可悲之处,可是在现今这个社会,不也同样有什么时候该做什么事的言论,来逼婚的家长?要知道梅兰竹菊都有自己开放的时候,不是每个人绽放的时节都一样!在这个现代社会,封建社会里的精神悲剧,不应该被延续下去!
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
在红楼梦里一共出现了448位人物,这里面有形形色色的男男女女。
宝玉曾宣称:“女人是水做的骨肉,男儿是泥做的骨肉,我见了女儿便觉清爽,见了男儿便觉浊臭逼人。”在这里,其实是把人类分成两类:归返“自然” 的一类人和失却“自然”的一类人。所谓“男人”“女人”不过是他独家发明的,贴在两类人身上的标签。
这个分类,表现了维护美好纯洁的一份“童心”,这份“童心”还表现在他与世俗社会扼杀人性美好的礼法秩序的抵抗上,宝玉从来没有阶级观念,总是和奴仆同吃同住,平等的相处,比如撕扇子作千金一笑,宝玉为了让晴雯开心,一点也不在乎他名贵的扇子;宝黛共同葬花的情节,也是对污掉的“童心”的拯救。宝玉的所作所为强调了一种自由、平等观,是对垂死的封建阶级强化精神奴役、扼杀人权的一种反动。
宝黛是拥有美好纯洁的“童心”的代表,是反对封建精神压迫,追求自由平等的代表。这部书里不止有他们这样的拥有民主精神的人,还有像贾雨村那样善于钻研的禄蠹,在第五回,薛蟠夺香菱,打死了人,贾雨村为了讨好四大家族,庇护薛蟠,最终得到了迁升,在他这样讨好权贵,欺压百姓的行径中,他平步青云。正可谓世道昏庸至此,让人不得不悲叹。
宝玉还有一段令人玩味的话:“女孩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颗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分明一个人怎么变成三样来?”关于宝玉“女子三变”的言论,说的不就是人的“童心”随着污浊的社会一步步溟灭的状态?
在现今的生活中,我们的“童心”不也是像“女子三变”论一样,慢慢的泯灭了。就像这个社会上有人为了火,拿自己的亡妻去炒作,是不是太薄情?太冷漠?
大观园,诗性的精神家园
在《红楼梦》里,大观园是姊妹们的精神家园,她们在这里结海棠社,吟诗作对,这是《红楼梦》里最快乐浪漫的一段美好时光。
这里有诗呆子香菱不分日夜的苦思冥想,也有湘云与众姊妹碳烤鹿肉的爽朗笑声,还有宝琴带来的广博见闻,都让大观园与众不同,成为了众姊妹的精神家园,也许也是曹雪芹心中的“桃花源”。但是这份美好却不能永存,“三春过后诸芳尽”“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树倒猢狲散”这些话,都预示着在封建强权的压迫下,每个人都不会再拥有“海棠社”的美好时光。大观园的春光,也随之众姊妹的纷纷离去,变得荒凉破败。一如这会走向灭亡的封建社会。
现实生活中的我们,也一样需要一方精神的天地,去栖息自己的灵魂。我们要为自己所热爱的去努力,去争取,而不是被现实托着走,在茫茫人海中,再也看不到真正的自己。
家庭的悲剧,社会的悲剧
《红楼梦》的悲剧色彩是一个封建贵族家庭走向落寞的悲剧,也是封建社会制度走向衰败的影子。一个家的悲剧反映了封建社会的精神压迫,是《红楼梦》里人物的泪痕悲色。
可是在现代社会里,《红楼梦》里这种封建思想带来的泪痕悲色仍然在延续。
比如逼婚催婚,到了二十多岁,就被催婚,有些老思想的家长,甚至还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太挑剔,日子就那样过的。给人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结了婚也过的不幸福,却又无法摆脱这种思想织成的天罗地网。
还有,很多时候做很多事,都是父母为我们做选择,希望日后的我们有更多的自由选择的机会,毕竟做自己喜欢的事情,才有动力发展的更好。
也许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份思想的罗网,也会慢慢的松动吧!曹雪芹希望的自由平等的民主社会也在到来,这份封建的旧思想所带来的罗网,也会像迷雾一样渐渐消散。
❤️本文系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来处,谢谢理解~
图文来自网络,侵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