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羡林曾对一个拜访的学者幽默地说:「我没有名片,头衔太多,名片装不下。」
的确,这个世人眼中高山仰止的伟大学者、东方语言文学大师、北大汉语言文学一代宗师,他的头衔及光环实在太多。
但真正为人敬仰和熟知的并非所谓大师头衔,而是治学与为人的态度,博大精深的学术成就和对时世的仁爱之心。
读过他的文章的人就会感受到,他是一个感情极为丰富的人,语言虽朴素,情感却溢在文字上。
《感悟人生》这本书是在他八十多岁时著的,读起来,犹如一缕阳光温和的普照着深沉的大地。
好似一些曾经的艰难困苦都积累成了捆捆的干柴,他非但没有鄙弃,反而细致整理,分批给后人燃烧,或照亮,或取暖。
他谈及十年浩劫,如今想来依然触目惊心的屈辱和皮肉之苦,只是归因于自己当年胆大包天的言论。
而本来宾客满座的门舍也因此门可罗雀,甚至曾经对他毕恭毕敬的人们都遇之躲避,不敢与他说一句话,生怕受牵连。
对此,他这样说「世态炎凉,古今如此。」任何一个人,包括我自己在内,以及任何一个生物,从本能上看,总是趋吉避凶的。
他说「我不怪罪任何人,包括把我打进牛棚,让我受尽折磨的人。」
「我常想,假如我处在别人的地位上,我的行动不见得会比别人好。」
一位经历人生颠簸将近一个世纪的老人,他想要告诫青年人什么都极有发言权,他跋山涉水趟过知识的河流,览尽古今中外的书山文海,他比任何人都远见卓识。
而世态炎凉与年龄成正比。随着年龄的增长,对世态炎凉的体会愈加深刻。
它也与经受挫折成正比。当一个人经历的磨难挫折越多,他就越能够有机会体会世态炎凉。
季羡林的一生从高处落入低谷,又从低谷重新走向高处。
他的大起大落异于常人,所以对世态炎凉的感受比常人更刻骨铭心。然而,他淡淡地把这种落差视为常理,「世态炎凉,古今如此。」
作为一个刚刚在人生的舞台上起步的年轻人,虽然不可能坐拥季老先生那种关怀终生的普世态度,然而给别人更多的宽容和理解还是很有必要的。
人生不如意事十有八九,而言与他人不及二三。
如季羡林望九之年,生平一切都可以是过往云烟。
而这番境界,我们终将也会抵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