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它是一个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价值和所要致之于一体的心态体系,既是一种归属体验,又是一种共善信念,还是一种能动意愿。具体来说,这样的大意识表现为各族人民心连心一家人的温暖归属体验、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价值信念、同手足共复兴的责任使命意愿。用习近平总书记的话来说,就是“中华民族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一个相对开放的意识体系,各族人民的亲和感知、精神信仰、行为意愿都是其构成要素,我们中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只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各民族才能共同繁荣发展。
第一,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全面贯彻党的民族理论政策。我们要深刻认识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及时纠正政策执行中出现的各种问题。要进一步加大民族政策宣传力度,进一步强化对各级干部和各族群众在民族理论、民族政策、民族法律法规和民族知识方面的教育和培训,提高各级干部处理民族问题的能力。其次,要深入研究民族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特别是各族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不断健全和完善民族政策,创造性地开展民族工作。
第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深化拓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和创建工作。民族团结是各族人民的生命线。要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搞好民族团结,最管用的是争取人心。一如既往地抓好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巩固提升创建活动,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是深化机关干部学习教育,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民族工作的重要论述,教育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祖国观、历史观、民族观、文化观、宗教观。二是深化基层群众宣传教育,促进各族群众在共同生产生活中相互了解、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赏、相互学习、相互帮助,促进各民族人心归聚、精神相依,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和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教育引导各族群众牢固树立“三个离不开”思想和“五个认同”意识。
第三,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加快构筑各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国家统一之基、民族团结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国各族人民都是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员,经过漫长的历史进程,共同构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谁也离不开谁的命运共同体。国家好,民族好,大家才会好。
第四,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注重加强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各民族在文化差异、共生互补前提下,谋求自我发展进步,不断强化经济社会交往和文化交流,同一性逐渐增多,最终实现民族交融的过程。要处理好各民族之间“共同性”与“差异性”的关系问题。只有尊重差异、包容多样,通过经济交往、文化交流、人口双向流动、族际通婚自由,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才会不断加强。只要始终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坚持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一定可以维护好各民族之间的关系。
第五,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要大力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是民族工作主题,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党的十九大报告再次重申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这一主题,成为新形势下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遵循。维护民族团结,促进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这是新形势下维护全国各族人民共同利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唯一正确选择。各民族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只有像爱护自己的生命一样爱护民族团结,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抱在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