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2年,曾任延长石油厂厂长的陈振夏退休回到了崇明老家。一天,妻子在整理晾晒衣物时在箱子底翻出来一堆纸张,里面竟有毛主席和陕甘宁边区政府给陈振夏颁布的奖状,其中就有毛主席亲自书写的“埋头苦干”和“向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英雄致敬”的奖状。
至此,一段深埋了28年的荣誉才进入了人们的视野。“埋头苦干”成为延长石油企业精神之魂,成为一代又一代延长石油人艰苦创业、开拓进取的强大精神动力。老厂长陈振夏也成为延长石油人心中的一座丰碑,成为历代石油人学习的榜样。
陈振夏(1904—1981),上海崇明县港东乡人。青年时代当过工人、司机、船员。 1925年参加著名的“五卅”大罢工,被推选为上海中华电气制作所罢工委员会委员长。 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侵华战争后,陈振夏投身于抗日救亡斗争,参加江阴沉船封港行动。同年底,他离开上海,奔赴延安。1938年1月4日到达延安。
到延安20天后,陈振夏就受中央组织部副部长李富春的派遣,到延长石油厂工作,陈振夏担任技正和工程师。当时延长石油厂受陕甘宁边区政府建设厅领导,全厂共有职工50余名,只有永坪201井日产原油一百多公斤,拉回延长提炼,设备器材仍疏散在四处。为了把内战期间疏散在四处的设备器材情况搞清楚,延长石油厂的老工人董开泰配合陈振夏等,深入从延长到永坪沿途藏机器的各个村庄,访问当地群众,将藏机器的窑洞逐个清理,造册登记。陈振夏还撰写了书面报告去延安交给李富春,提出用收回器材打新井的建议计划。一是采用科学的炼油技术,调整炼油设备;二是修复旧油井,开钻新油井;三是修复旧有机械;四是修建姚店至延长公路。很快陈云、李富春就阅批了这个计划。
1940年春,陈振夏和职工一起在延长西山钻成延19井,初日产量达到1.6吨。原油产量增加,石油厂有了收入,可以进行扩大再生产,职工生活也得到改善,大家称这口井是“起家井”。
1941年12月陈振夏出任厂长,成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石油石油战线上的第一任厂长。这时,延长石油厂职工也发展到上百人,成立了修理部,自办了小煤窑,添置石窑12面、工房、制蜡冰窖等,修配机器、研制锅炉、炼油锅。1943年,七1井、七3井先后喷油,当年原油产量达到1279吨。陈振夏改造土法炼油,生产了大量汽油、煤油,提炼出了润滑油和黄油等。保证了党中央和边区政府、部队和人民的生活用油,印刷油墨、军工用油,燃料、洋蜡都得到充足供应。在边区到处可见运油的成群骡马,送油队伍络绎不绝,保证了边区政府和抗日前线的供给。
毛主席在延安期间奋笔疾书的92篇光辉著作,所用的灯油和蜡烛都是延长石油厂提供。
延长石油厂赢得了“功臣油矿”的美称。厂长陈振夏的名字也传遍了延安,传遍了边区。1942年春,中央军委召开技术人员座谈会,陈振夏汇报了延长石油厂的工作。毛泽东接见了他与顾光、徐文杰等人,称赞他努力开采石油使延安大放光明。
1944年5月1日至5月25日,在陕甘宁边区工厂厂长暨职工代表大会上,边区政府向陈振夏颁发了“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奖状,以资鼓励。5月22日,毛泽东在一方细白布上亲笔为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 为陈振夏同志书”;这是毛泽东给中国石油工业个人最早的一次题词,也成了延长石油的传家宝,成为延长石油人薪火相传的企业精神。
7月底的延安《解放日报》上,发表了陈振夏先进事迹的专题报道,赞扬他“对本身业务非常尽职,终日不倦”,“把专门的技能与群众的伟大创造结合起来,从来不以技能自私,从来没有门户之见”。
当年12月下旬,陕甘宁边区劳动英雄与模范工作者大会隆重开幕,评选出新一届特等劳动英雄和模范工作者。陈振夏榜上有名,再次被授予“特等工业模范工作者”称号。
颁奖会上,边区政府领导把毛泽东题写的“向战斗在生产第一线的劳动英雄致敬”的奖状发给了他,这是毛泽东第二次题词表彰陈振夏。
解放战争节节胜利,中央从延安抽调一大批优秀干部支援新解放的地区。陈振夏也在其中。
1948年春回大地时,他依依惜别了埋头苦干了近10年的延长石油厂,奔赴新的战斗岗位。解放后,陈振夏带病先后在河北石家庄农机厂、石家庄动力厂和保定机床厂任副厂长、厂长,为社会主义建设继续奋斗,直至1972年退休。1981年8月21日陈振夏病逝,享年78岁。他生前曾任河北省第四届政协常委、保定市第四届政协副主席和崇明县第五届政协常委等职。
陈振夏虽然已经与世长辞,但他的英名一直留在延长石油工人的心中,他的“埋头苦干”的精神,一直鼓舞着延长石油厂的干部职工艰苦奋斗。如今,当年的延长石油厂,已经发展成为省属国有大型企业——延长石油集团,成为国内拥有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资质的四家企业之一。陈振夏泉下有知,定会感到无限欣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