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文章地址:App开发架构指南(谷歌官方文档译文)
通用的架构准则
最重要的一个原则就是尽量在app中做到separation of concerns(关注点分离)。常见的错误就是把所有代码都写在Activity或者Fragment中。任何跟UI和系统交互无关的事情都不应该放在这些类当中。尽可能让它们保持简单轻量可以避免很多生命周期方面的问题。别忘了能并不拥有这些类,它们只是连接app和操作系统的桥梁。根据用户的操作和其它因素,比如低内存,Android OS可能在任何时候销毁它们。为了提供可靠的用户体验,最好把对它们的依赖最小化。
第二个很重要的准则是用model驱动UI,最好是持久化的model。之所以要持久化是基于两个原因:如果OS销毁app释放资源,用户数据不会丢失;当网络很差或者断网的时候app可以继续工作。Model是负责app数据处理的组件。它们不依赖于View或者app 组件(Activity,Fragment等),因此它们不会受那些组件的生命周期的影响。保持UI代码的简单,于业务逻辑分离可以让它更易管理。
分离出Repository
ViewModel的一个简单的实现方式是直接调用Webservice获取数据,然后把它赋值给User对象。虽然这样可行,但是随着app的增大会变得难以维护。ViewModel的职责过多也违背了前面提到的关注点分离(separation of concerns)原则。另外,ViewModel的有效时间是和Activity和Fragment的生命周期绑定的,因此当它的生命周期结束便丢失所有数据是一种不好的用户体验。相反,我们的ViewModel将把这个工作代理给Repository模块。
缓存数据
UserRepository的问题在于当获取完数据之后,它并没有把数据保存下来。如果用户离开UserProfileFragment然后在回来,app会重新获取数据。这是很不好的,原因有二:1.浪费了带宽资源,2.用户被迫等待新的查询完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向UserRepository中添加了一个新的数据源,它将把User对象缓存到内存中。
暴露网络状态
在前面app架构推荐一节中,为了保持例子的简单,我们有意省略了网络错误以及加载状态。这一节我们将演示一种暴露网络状态的方法,使用一个Resource类来封装数据以及数据的状态。
//a generic class that describes a data with a status
public class Resource<T> {
@NonNull public final Status status;
@Nullable public final T data;
@Nullable public final String message;
private Resource(@NonNull Status status, @Nullable T data, @Nullable String message) {
this.status = status;
this.data = data;
this.message = message;
}
public static <T> Resource<T> success(@NonNull T data) {
return new Resource<>(SUCCESS, data, null);
}
public static <T> Resource<T> error(String msg, @Nullable T data) {
return new Resource<>(ERROR, data, msg);
}
public static <T> Resource<T> loading(@Nullable T data) {
return new Resource<>(LOADING, data, null);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