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本家一个兄弟的新婚大喜之日。因而见到了多年没有见到的长辈和亲人,一张张都已陌生的面孔又模糊的熟悉起来,一段段尘封已久的记忆也渐渐浮现在脑海里,恍如隔世,又似昨天。
01
一头发斑白,但身体硬朗的老妇人,抓住我的手惊讶地说:这不是谁家的老三吗?我不知所措,赶紧问我怎么称呼您呢?她说我是你三奶奶呀!哦,太多的三奶奶,你是哪个呢?脑子里掠过了一组头像,突然定格在一点。嗯,果然是这个三奶奶。眼前的一个三十多光景的年轻女人,一点都没了儿时的模样。她可是这个三奶奶历尽千辛万苦,饱受伤子之痛之后抚养大的姑娘呀。记得在没她之前我这位三奶奶一连生了三个孩子都夭折了。一个夏天的午后,远远的传来撕心裂肺的悲伤哭喊,那是这位三奶奶在为已经咽气的几个月大的孩子送行。
不知为什么她总养不活孩子。站在旁边的姑娘,据说是后来找人看了之后才活下来的。接着后来又有了一个儿子。看情形,现在生活的还很不错。每个人的人生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但只要有不灭的希望,终究还是会享受到美好生活的馈赠的。
02
吃饭时坐在一桌的一个身体微胖的中年女子,她惊讶的喊出了我的名字。还说:“咱们还在一个宿舍住过呢。你那时候爱学习,我们都问你题……
记忆回到了我读初中的日子。我们住在有14人的宿舍里,每人只有半米宽的容身之地。她在我对炕的靠门口那里,喜欢早睡,经常是我还在学习,她就毫不留情的把灯线拉了。我只得点起蜡烛。
那时我很能坚持,每天晚上熄灯之后都要预习完一节数学。看讲解与例题,尝试做课后练习。那时的我真的还不笨,每一节内容似乎都能看得懂,每学完一节都有一种收获斐然的感觉。听着四起的鼾声,以及偶尔的磨牙声,总有一中莫名的激动,心里又开始期待第二天的这个时段了。那两年,我都能够做到半学期预习完全年的内容。接下来半年就开始专项去归类学习。那段经历,让相信每个人都是有强大的自学能力的,关键是主观上是不是愿意去做。
另外,固定时段做固定的事情效果更佳,也是那段经历给我的认识。
03
回程时和大姑同行。她讲述了她童年的经历,让人心疼。
她上学需要走上七八里地的路程。每天都和年纪相仿我们本家的几个孩子一起走。可是其中一个她姑姑辈分的孩子,每天在路上都想法设法的刁难她。要么怂恿一起的伙伴快跑丢下本来就瘦小的姑姑,要么就恶意谩骂姑姑,要么让姑姑替他们背书包,要么抢走姑姑带的中午饭给分食掉……
给家长或老师告诉吧,一路上或学校的课间和午休又会遭受更可怕的欺负。后来姑姑辍学了。她还清晰的记得,老师到家里找她复学的情景:老师拍着她的肩膀问——你觉得肩上背着书包上学好呢?还是背着你弟弟在家干活好呢?回忆到这,姑姑脸上漾起了一丝笑意。转而补充道:“那时候就觉得,不上学好几天了,再去就不好意思了。唉,我要坚持读下来,生活一定不和现在一样。”
是呀,哪一种坚持都会收获一定回报的。可是有多少如同姑姑一样遭遇的孩子,因为类似的欺凌却没能坚持下来呀!幼小的心灵是脆弱的,还需要呵护和培植。
04
听了姑姑的遭遇,我似乎又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日子。
姐姐和姑姑们玩游戏,都嫌我小,根本不带我,我只有眼巴巴的看着她们玩乐。有时她们所做的也许不想让大人知道,就严厉的呵斥我:你不许嘴欠啊!否则……她们就会做出打人的动作。
那时的我常常感觉她们是不喜欢我的,我是孤独的。只有去和我大小差不多的男孩子一起玩。直到后来,女孩子所做的游戏我都不很擅长。
上学了,踢键子,跳格子,玩骨头子等游戏我都会被女同学排斥在外。我常常站在墙角看着她们热火朝天的玩耍。
我所以学会了和男孩子玩篮球。我也喜欢在偌大的球场上奔跑的感觉,虽然我个子小的可怜,甚至到初中了,还被称为“某某部(不)长”。
也许我注定和他们不同类,在没人一起玩的时候,我会自己玩。但这些却没能影响我多少情绪,更没有减弱我对集体和读书的情感。
内心的强大才是抵挡风雨的有力武器。我想我是有的。我也希望更多的孩子也要拥有,生命才会少受伤害,人生才会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