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接近十点起来,洗漱吃饭完毕,就打开了当当开始看书。当当上每天都会有新书推荐,看到《我这么自律,就是为了不平庸》一书,看着题目挺有意思,点开一看,发现其作者竟然是怀左同学。我老早就在简书上关注他了。
对于怀左的文章,我没有特别明显的偏好。基本上看心情,有时候凑巧推送的时候就会看一看。他应该跟我差不多大,可能还比我小几岁,具体多大,我也没细致研究过。
今天看到这本书,也纯属偶然。因为最近几年我在“转型”,从“文艺青年”向“务实主义”靠近。以前喜欢的青春文学,大多不看了。现在渐渐看起经典文学、哲学和一些名家随笔。细细想来,像周国平这类大文豪,其早期的作品可能也洋溢着某种青春文学的味道。如果用心研究一下,就会发现作家的作品会随着他心智的成熟而更加的成熟。某个时期的青春文学,可能会是多年后的经典文学。
也许多年后,现在的某些写作风格也会不流行了,可即便如此,作品身上的时代烙印却永远不会泯灭。
想到这,我就不再恐惧写作了,只要是想写的,就写吧。可能几年后再看到这些文章会觉得特别稚嫩,可又有什么关系呢?人不都是从幼稚到成熟的吗?如果照片留住的是年轻的身体,那么文字留住的就是年轻的灵魂。
前几天,我做了个梦。梦到在简书上看到一初中同学(已经十几年没联系了),从她的简介和文章中知道,她研究生毕业,现在家全职写作,在简书上就有十几万的粉丝。她对我说:“你想要成功,就要先做起来。”后来,我就醒过来了,一直在回味这句话。
其实写作这事我已经做了很多年了,我只是不喜欢把它发表出来,仅仅把它当做自己的小秘密用作独享。而且大多文章都只是一种情绪的疏导,如果分享出去,就会把自己完全的暴露在外人眼中,所以还是锁起来当私人日志比较合适。
虽然我写了很多文章,但书却看得不多。准确地说起来“初三到大四”这八年,我都没好好看过书。对经典名著小说之类的书,更是提不起兴趣。
大四下半学期,所有人都在忙着各自的事情,工作的工作,考研的考研,考公务员的考公务员。好像只有我不知道要干什么。我知道自己对考研和考公务员没兴趣,所以就只能找工作了。但是辗转反侧了好几天,我都没有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可也不能就这么干等着浪费时间呀,于是我就在网上找兼职。
那半年,我做了很多兼职。那阵子,是我人生中最迷茫无助的阶段。我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对别人的建议也总是置之不理。我总告诉自己,他们说的那些都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我就这样活在了我的一寸天地里。日子一天天过去,毕业的脚步越来越近,我又不得不开始思考毕业后要做什么,怎么谋生。
还好,那时候,我开始看书了。陪着我度过最艰难迷茫岁月的,不是那些经典的古典名著,而且由一篇篇故事堆砌起来的励志鸡汤文。对当时的我来说,那些书不单单是鸡汤,因为它们给我带来了无穷无尽的能量。在那些孤独又迷茫,不知所措又举步维艰的日子里,没有人陪伴,我就捧着这些书。看着看着,那些年就熬过去了。现在回想起来,真是无知者无畏啊。
带着满腔的热血,我毕业了。刚开始,我想找自己喜欢的工作,但干了几天后发现我喜欢的是某些工作的成果,而不是工作本身。这两个东西是有很大差异的。打个比方,摄影师是个很多人羡慕的工作,他们工作自由,而且能拍这么赏心悦目的作品,真是一个很不错的职业。可一旦真的开始从事这个行业,除非你真的喜欢摄影这个活儿,不然很难坚持下去。
我曾经想着毕业后做个心理咨询师,因为他们总能轻而易举地帮助别人解决问题,感觉特别神气,而且这工作看起来也挺轻松的,只要动动嘴皮子就可以了。直到前两年,我都还想着如果成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该多好啊!但转念一想,这个工作要承受很大的压力,每天都会接收到大量的负面情绪,如果哪天自己没站稳,被别人带进坑里,那就不得了。很快,这个念头就被我掐掉了,也许我喜欢心理学只是为了自救,并不是想着靠它来帮助别人呢。即使哪天我有能力帮助别人了,我也不想做心理咨询师(怕误人子弟),就做个简单的写作者,一面输入一面输出,救人救己两不误,多好。
我是个十分敏感的人,而且是对不好的事情比较敏感。所以我不知不觉间就被人扣上了“悲观主义”这个帽子。长久以来,这也成了我的心病。因为在人的刻板印象中,悲观就是不好的,而乐观就是好的,好与坏的分界线很明显。好像只要一刀切,就能把所有问题看清楚。
我当然不想成为“不好”的人。于是私底下,我看了很多怎样改变性格的书。有一段时间,我天天强迫自己变外向。可以想见,这种极为不自然的状态是很难坚持下去的。我好像每天都在东施效颦,如果学的足够久,恐怕最后连自己是谁都不知道了。
直到今年,我终于想通了。与其不断地为难自己,用自己的短板跟别人的长板竞争,不如就做自己好了,谁说内向的人就不能做成事呢?谁说悲观的人就没有价值呢?好与坏都是人定义的。现在这样,十年,二十年,甚至一个世纪后还不知道什么样子呢。这个世界是没有固定标准的,既然如此,何不就做自己呢。
想明白这个问题,自然又会出现一个更让人头疼的问题——如何权衡谋生与兴趣之间的平衡。
这是这一个相当大的话题,凭我的几句轻描淡写肯定说不清楚,不过我还是想试着把此刻盘旋在脑袋里东西写出来。
兴趣与谋生的关系必然是——先保证谋生,后发展兴趣。
一、如果你想通过兴趣赚钱,就得将兴趣转化为价值,价值是可以被衡量的,即为他人服务。
二、如果你只是单纯爱做某事,不想与金钱合在一起。那么分为两种:一边做着不反感的工作,满足基本生存,一边做感兴趣的事;或者先实现财务自由,再全心投入兴趣。
其实,第一种做法是在有一定实力储备的情况下才能去做的。大部分人都是从第二种做法开始的,达到一定火候才开始第一种做法。
世上最大的幸福莫过于做着自己喜欢事儿,顺便把钱赚了。
只不过,大部分人的兴趣都被日复一日的劳作消磨殆尽了。我不想成为一个无趣的人,只能趁年轻,记下自己的所思所想。
记忆是一种很脆弱的东西,少年时那些不可重复的乐趣,如果当时都能记下来,又该是一番新的乐趣了。
最后,对自己也对大家说——愿你历尽沧桑,归来仍是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