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之外
距离这部片子上映已有一月有余,新的影片被不断推出,这部电影的影子便渐渐淡了,不知是因为我看过了,便不再关注它,还是市场的更新就是如此之快,快到觉得它早已不是一个月的长度。
选择去看这部片子,是因为看了《素媛》和《熔炉》后心里有些沉重,我和朋友说“不行了,下回得看一部动画”,就是这么凑巧,刚好它出现了。
南方冬天冷以一种异于北方的毫不逊色的方式存在着,那天下着雨,吹着妖风,我一人在图书馆突然想去看这部电影,就去问小伙伴们要不要同去,几番交谈后还是我一人走向了影院。
没有穿太厚的衣服,没有打伞,骑着摩拜就这样过去了,不知为何有种“风萧萧兮易水寒”的感觉,这次一人去看,还和上次一人去看《敦克尔刻》不同,不论是心境还是环境,显然批了一层悲凉的色彩,有些昏暗。
这部片子的出现,正处在一个特别的时期,“虐童”“性侵”“江歌”“岳麓书院”……热点一次又一次地出现,社交平台上被动地接受着这些信息,风口浪尖上,言论一波又一波地袭来,谣言层出不穷,事情反转,再加上自己写的文章不只一次地被封掉,心里真的好难受,甚至有些害怕这个叫做“手机”的东西,它给我太多的信息,也给我太多的负能量,它让我去看到这个纷繁复杂的世界,却也让我接受一些令我措手不及的东西。
生活的环境有些灰暗,影片却以另一种方式讨论着死亡,另一个世界的绚丽让我重新扬起微笑,天儿是冷的,但心是暖的。
我想着说偷个懒吧,看完后就看完吧,不想再去写些什么了,尤其是当我意识到电影不只是一种娱乐的方式,里面还有些众多的学问而我又能力有限时,可终究还是没有躲过,一个月后的今天,一件空的教室,伴着午后的阳光,写下这些文字。
一个多月了,这部电影在我这里还剩下了什么?
影片之内
part1
万寿菊瓣铺满了整条路,美轮美奂的各式建筑,色彩斑斓的世界真是令人眼前一亮,踩上去的感觉一定很棒吧。
小的时候我曾幻想过牛郎织女的鹊桥为何样,现在想来,多被烟雾而掩盖了,传统的印象中神仙们腾云驾雾,他们云里来,再云里去,不过云也给人软软的感觉,只是有些虚,这种虚是来自心里上的虚,总觉得不踏实。
还有另一种体验。前些日子去了学校里面一个废弃的操场,草长得早已压住了跑道,人的痕迹少了,反而迎来了它生长的高峰,在阳光的普照下,它奋力地生长着,毫无保留。这是我第一次踩在草上有腾起来的感觉,这种感觉比我之前踩在一中松针上的感觉更为柔软。
踩在万寿菊铺满的路上,有带着慢慢思念与期待的亡灵走向人间,也有归来的亡灵,或是见到家人的满足,或是没有见到的失落,两个世界,都热闹些,喧哗着。
死亡不是结束,只是换了一个地方继续生活,那里并不是只有美丽和善良,亦有虚伪和阶级,人们从一个世界通向另一个世界,或许也正是因为看到了如此相似的世界,才让我们少了几分畏惧。
如潮的好评中也不乏批判的声音,关于亡灵世界的黑暗,不能简单地说批判的好与坏,在一定程度上,有些批判披上了很多个人的色彩,多半是那人的心理关照,看世界的眼在看之前就加了一层滤镜。
part2
“亲情”与“梦想”是影片中的重要主题,由一开始的二元对立,到最后的和平相处,皆大欢喜的结局自然符合了我们向往团圆美好的心理,可关于这两个的关系上,我总感觉有一些不得劲,却也说不出来。
一是梦想与亲情对立的问题,我们接受的信息里不乏有背井离乡脱离家庭去追求理想,或者在所谓现实了压力下接受了家庭的建议放弃梦想流于安稳的事例,不知道,我听到这些信息就不由得生出一种悲哀,前者是因为它们二者不能融合的惋惜,多是来自最亲的人却不能予以支持,后者是对于自身能力有限无力与理想世界抗衡的可悲。
非得在它们当中选择一个,就像米格在得知德拉库斯这个巨大的谎言后选择愿意放弃音乐梦想,即使是以“我祝福你,没有任何条件”作结,仍然会有一些难过。梦想与亲情都是不可缺少的,择其一,太难。
二是关于单纯的“梦想”,这个词很具有迷惑性,我觉得现实生活中能够称之为有梦想的人很少,于我自己而言也不够格。多数人是在打着“梦想”的幌子去追求欲望,在名利上的成功,万众瞩目的光环,说太物质,太急功近利,太着急想一步登天都不好听,就那梦想来掩盖,梦想与“诗和远方”挂钩,自然显得体面多了。
还有一种是不自知,认为自己一心追求的就是梦想,受挫了,受伤了,还感觉到为了梦想牺牲甚是光荣,说理想丰满现实骨感不过是自己野心太大急功近利有些无处安放罢了。
不知道,我对于“梦想”这个词有些过于小心翼翼,我怕我再一次的发现喜欢一个人只不过是喜欢他头上的光环一样,底下涌动的是我对于荣誉与成功的渴望,但我又不能直言,梦想亦是,当我把一个东西称之为梦想的时候,我怕最后发现它只是一颗浮躁不安的心都外衣。
“梦想”应当是一个纯粹的东西,少些杂质,多些真诚,我的梦想是什么,现在也浅浅一笑吧。
part3
影片的主要部分都在亡灵世界,而这里面的人物形象几乎全是人体骨骼。
一天晚上我在自习,用手机上的软件在看人体骨骼,一直都把注意力放在在具体的某处,某块骨头在哪儿,长什么样,突然换了个视角看他的全貌,别说,其实真的挺可爱的。
有用骨骼作为形象的记忆还在初中的一次课上看某部加勒比海盗,有个片段是在船上有个人的眼球掉在了甲板上,又赶忙找见安了进去,初中的时候和瀚方一起压操场,总是对这些想象乐此不疲。
时间在往远了说,骷髅头饰品盛行的年代,那个时候我是打心眼里怕它,尤其是它一般都和毒品、危险等标志挂钩,心里对它的印象总不是太好。
形象的夸张,以骨骼直接呈现却不令人害怕,我觉得这是电影很棒的一点,少了肌肉血管神经这些累赘,更喜欢的呈现了动作,表情,他们的喜怒哀乐。
写在最后
墨西哥人传说里人有三死,第一死是自然死亡,没有了最后一口呼吸,第二死是躯体被安葬,举行葬礼,代表社会上的死亡,而第三死是再也没有人记得。
回扣影片的宣传语“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对于已逝的人来说,最大的悲哀莫过于遗忘,也许不只局限于他们,对仍能感觉到生命的鲜活的我们来说,同样受用。
思念这东西,总有曾神秘的色彩,虽然手机微信打破了空间的距离,但它无法打破时间的距离。放下一个人,即使眼睛扫过那人的联系方式,心里也不再有丝毫的波澜起伏,甚至不再想起。对时人的忘记和对逝人的忘记一样,让人悲哀。
《Remember me》的歌声想起,Coco在另一个世界和父母相见,我听到旁边女孩的啜泣声,一个人缓缓走出影院,remember,一个多么令人动容的词。
文章就此作罢,让写影评,可这些文字是算不得影评的,一个多月过去了,丢了很多当时带给自己的感动,说是观后的一些感想更为恰当些。
365极限挑战营,第三十三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