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超越已经在腾讯上线,因为我一直很喜欢运动题材,所以看了一下。
我本人是看得下去的,但从实际结果上看,“扑街”两个字应该是不需要讨论的了。
连彼得兔和哆啦A梦都打不过。
选一个题材接近的电影比较一下。
当然这两部电影的票房差距有很多充分的原因:
从上映时间(有没有疫情,春节档票房更高),到人(韩寒+沈腾票房号召力远高于郑恺)。
但仅从故事上来说,《超越》也有极大的硬伤。
刚好最近看《这样写出好故事:玩转情节和结构》,试着从故事创作的角度解读一下。
一、LOCK系统
LOCK系统是《这样写出好故事》提到的情节构建套路,对比一下就发现,《超越》的情节相比《飞驰人生》有很大差距。
《超越》的第一大硬伤,就是郝超越没有目标,说想赢,但是整个正片,他只在回忆里做过想赢的事,结果发现了自己能力的限制,放弃了跑步,因为怕输而逃避不是真正的想赢,也不能算一个电影主角的目标。
因为主角郝超越的目标模糊,他的冲突就更散乱,回忆中的冲突就是他老了,没法保持状态跑下去了,这可能是每个运动员的宿命。但因为他没有一个重回赛场的目标,所以这种冲突就没什么升华的价值,只是他后来潦倒人生的解释,可观众需要这种解释吗,“反正都是这么回事”。
现实线的冲突就是生意做得不好,何雯娜在《我家那闺女》里说,“当运动员的好处就是,把所有可能的苦都吃过了,以后怎么样都不会更苦了。”看到这个还是很心酸的。但以运动员的好胜心、能力,一定是能把事情做好的,如果做不好,一定是认知上有短板,俗称没开窍。
——所以对于运动员的培养,不能只想着出成绩,要进行全面的素质教育。
可郝超越的“开窍”,难道就是大家吃了一顿饭,然后老婆过来说他们都想看到他跑起来?
郝超越的年龄和状态已经跑不起来了,结尾在烟花下的一跑也无非是激励吴添翼再跑下去而已。
结尾没有冲击。
仔细看一下吴添翼的历程,感觉更像一个故事的主角。
目标明确——超越郝超越。冲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郝超越不给他机会,二是自己有注意力障碍,需要吃药,但药品是比赛禁药。就他那句,现在前面就两杯毒药,要么吃药被禁赛,身败名裂,要么退役,一切成空,怎么选?我会更看重这个角色。
但可惜他毕竟不是男一号,结果还是稀里糊涂在自己灯塔的感召下,回到了赛场,延续中国短跑事业。
在我看来,这也不是冲击结尾。
反而是吴添翼在片中的提议,我认为是个不错的剧情走向,郝超越回去给吴添翼做教练,两个人一起努力。参加了奥运会,取得了好成绩,这个过程看似套路,但给了主角明确的目标和实现目标的机会,结合运动员的不易,郝超越的心酸,这才是更能调动观众情绪的剧情——比如飞驰人生,最后1/4就是比赛过程,纵身一跃,完成目标。
如果重点是动作,那就好好描写两个人是如何训练,如何取得好成绩的。
如果重点是运动员退役后的就业,那就好好描写郝超越怎么被坑,怎么开窍,怎么靠脑子而不是靠原来的脸面把日子过红火的。
二、三幕结构
《这样写出好故事》非常推崇三幕结构
为什么要提三幕结构?
因为这个结构有用,从亚里士多德(Aristotle)开始研究戏剧的元素以来就很有用了。
为什么三幕结构有用?
或许是因为三幕跟人类日常生活的步调很类似,我们做的每件事几乎都遵循三步的节奏。
美国写作老师德怀特·斯温(DwightSwain)指出,人类出生、生活,最后死亡,感觉就像三个阶段。童年时光相对短暂,介绍我们认识人生;中间偏长的阶段占据了人生大多的时光;然后我们进入最后一幕,将人生收尾。
如果你选择忽略三幕结构,你就提高了读者越读越气馁的可能。如果出于某种创作理由,你就是想惹恼读者,那也没关系。
《飞驰人生》就是三幕结构的典范,98分钟的电影,正片90分钟,前18分钟交代背景,张驰也找回了最重要的领航员,准备开始夺冠之路,第二幕主要围绕驾照、车、新对手铺满各种冲突和笑料,最后20分钟发动赛道上的汽车,冲击冠军。
而《超越》,同样是98分钟,正片90分钟,60分钟的时候才通过各种回忆交代完前事,和现实的各种矛盾和冲突,而这个时候我们还不知道最终郝超越究竟会干什么。
之后师门一起吃饭,贡献了整部电影最重要的台词,道出了所有运动员的艰难。也有转折和升华,似乎是这些话说完了,郝超越就转变了。
当年你去机场拦我
问我为什么会逃
那年我30岁
各项身体指标都在下降
可你才刚刚到上升期
我眼看着你和我的差距越来越小
所以我出国
我换起跑脚
我拿出了我最好的训练状态
就是为了能改变这个现状
可结果呢
我连一场队内测试赛都完成不了
那时候我才发现
我输的不是你
而是时间
但凡没有赢的,都叫输。你们不放弃,只是因为你们不甘心。
我只知道,我曾经拼命举起的每一个重量,都能让我回味一辈子,那是因为,我真的喜欢它。郝超越,不甘心的是你吧?
高潮之后,郝超越的转变很突兀。最后十分钟让郝超越跑了一次,喊出了那句“跑起来,别停下!”
正是这个行为最终让师弟吴添翼扭转心意,继续比赛,郝超越虽然退役+创业失败,但仍然作了一个合格的灯塔。
师弟负责继续跑,而郝超越仅仅是在生活中重拾了希望,把“跑下去,别停下”变成了“好好生活下去”。
但这样的故事结尾又有什么意义呢?饭后顿悟就是超越了自己吗?关键是吃饭时还喝了不少酒,酒后顿悟,你让那些酒怎么自处?
《超越》情节不够扎实,结构散乱。可能主创团队有充足的理由这样做,但作为一个观众,《超越》更像一个自我情绪表达的作品,而不是商品。而从票房结果看,只能说它对观众情绪的调动没能弥补情节和结构的不足。
我喜欢运动题材电影,尊敬影视工作者的付出,更心疼运动员的拼搏,希望能看到更多好作品。
东京奥运会在即,愿我国奥运健儿取得佳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