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堆下切法,可以探寻被教练者行为背后的正面动机(上堆),或者协助他看到实现同一目的的其他选择(平行),或者深入到对方话语中更细致的部分(下切)
为何君子远庖厨?孟子与齐宣王对话,出自《孟子·梁惠王上》
例如孟子有一天见齐宣王,提到仁爱的重要性,于是孟子曾听说,他(代指齐宣王)曾经看到下人牵一头要祭祀钟的牛。他不忍看到牛害怕发抖的样子,但祭祀的仪式不能废,于是用羊来代替它。
孟子说:“凭这样的心肠就足以统一天下啦!(用羊代牛祭钟)百姓都以为大王是出于吝啬,我本来就知道大王是不忍心啊。”
宣王说:“是这样,确实有这样议论的百姓。齐国虽然狭小,我怎么吝惜一头牛呢?就是因为不忍心看到它惊惧哆嗦的样子,毫无罪过就被拉去杀掉,所以才用羊去替代它的。”
孟子说:“大王不要责怪百姓以为您吝啬。用小羊换下大牛,他们哪能理解您的做法?(因为)大王如果可怜牲畜无辜被杀,那么牛和羊有什么区别呢?
宣王笑着说:“这倒底是一种什么样的心理呢?我并非吝惜钱财而以羊换牛啊。也难怪百姓要说我吝啬了。”
孟子说:“没什么关系,这正是仁德的表现方式呢,(因为当时您只)看到了牛而没有看到羊啊。君子对于禽兽,看到它们活蹦欢跳的,就不忍心看见它们死去;听到它们哀叫悲鸣,就不忍心再吃它们的肉。正因为这样,君子要把厨房安在离自己较远的地方。”
孟子与齐宣王对话的三个层次
1.正面动机,齐宣王的不忍见牛被杀,这是仁爱
2.其他选择,用没看到的羊代替牛,这是仁爱的表现方式,是恻隐之心使然,所以孟子提出君子远庖厨的意义
3.说服齐宣王,齐宣王不相信仁爱能统一天下,而孟子通过君小故事从侧面论证齐宣王也有仁爱,进而推动孟子宣扬的仁爱治国,而不是发动战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