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我带着一些遗憾走出决赛展示的会议室,因为没有在激烈的竞争中拿到奖项。
等电梯的时候,活动的组织老师认出我来,鼓励我:"你们这组展示得不错",我笑着摇摇头,只把它当作一句安慰:毕竟没有赢得比赛,还是loser不是吗?
三月中旬,我和班上两位同学一起组队参加了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举办的"职业生涯访谈大赛"。我自己参赛的初衷是源于对做人物访谈的热爱,加上两个靠谱的队友,于是就从初赛、复赛,一步步走到决赛。
活动的战线拉得很长,从三月到五月,从前期策划到中期访谈的实施,再到后期的报告和展示,其中有各种想的到的、想不到的困难,好在我们一一克服,走到最后这一步。由于样本选取、视频技术、展示思路、队员人数等主客观因素,我们最终还是显得力量单薄。
结果出来后我有些失落,但组员的一句话让我豁然开朗:"尽管没有得名次,但是我们在过程中有所收获,也是很值得的呀!",评委老师点评时也说"希望你们能明确这个活动的意义,比赛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们通过大赛有机会真正接触到职场人士,了解你向往的职业,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
看的见的结果固然重要,那些看不见的过程也是有价值的。
2
如果不看结果的表面的得失,其实在整个过程中我收获了很多:
首先我学会了勇敢面对和解决困难。在校学生并不认识职场人士,那通过何种途径获得他们的联系方式呢;邮件往来很多、访谈时间地点难以协调,让我差点想要放弃;不会下软件、做视频的小白要承担起制作视频的任务;要联系保险公司副总裁并与他面对面交流......
其次是把计划一点点实施起来的成就感。回想起来我们做了一系列职业访谈,还写了报告,做了视频和展示,比别的同学多做了一些有意义的事情,把讨论的想法付诸实践,这些努力本身就是值得的。
还有我做了自己爱做的事情,体验竞争的紧张,在比较中反思和收获......
我想,以上并不是自欺欺人的自我安慰。
到底是不是失败,关键只是要通过自己内心的标尺检验,而不是外界的标准。我自己去衡量我做过的事情——我比以前的自己进步了,那我做这件事就是成功的,若没有进步,那才是真正的失败。
3
同样,我马上就要面临体育乒乓球课的期末考试了。
一想到这个,我就不太开心,因为我是班上乒乓球水平最差的那个同学,没有之一。为什么要选这门课呢?我的初衷就是想学会打乒乓球,很单纯呀。但是面临期末的现实,还是一阵心凉,老师说对不会打的同学会给70多分,但也就只有70多分。
上课也在认真学,但是我的体育细胞不好,总是怎么学都学不会,一个简单的动作要练好久才能勉强像样。课下也会经常找同学一起练球,但还是进步缓慢,且本学期课表很满,想抽出运动时间也很难。
向爸爸诉苦,爸爸问我,你觉得一学期下来比开学初有进步吗?
当然,从前我不懂发球、不会搓球、不能扣球,现在明白了动作,球感也好一些了。另外,虽然老师不太喜欢提问题很多的我,很不愿意教我,但是我也学会多一种如何与不同性格的人相处。而且更重要的是,我培养出对乒乓球的兴趣,以后有时间我会很乐意通过打球运动健身。
我和学期初的自己比有进步,虽然比不了其他同学,但这就是比最终成绩还要宝贵的东西。
4
同样半杯水,不同生活态度的人会有不同的评价。悲观的人说怎么只有半杯了,乐观的人说太好了,还有半杯呢!身边有些朋友,拥有让我佩服的把生活过得乐观的能力。
有一位阿姨,她曾经给我讲过她30岁时生病的故事。那是系统性红斑狼疮,当时很难治疗,她和她的亲人们都很着急,但是她还是镇定下来,反过来安慰亲人。她穿着靓丽的红裙子,带了许多许多书住进了病房,尽管每天要吃比三餐饭菜量还多的药丸,尽管每天输液打点滴,但是她依然保持着乐观、阳光的心态,她会在傍晚和病友们一起开演唱会,把住院当做补美容觉和休整的好时机。良好的心态配合医生的治疗,不久后她就痊愈出院了。乐观的人,即使处于暗处也能自己找到阳光。
朋友说"比赛没有得奖、面试没有通过对我来说并不算什么了,因为失败多了,就习以为常了"。我以为,失败经历不是特别可怕,但也不能到"习以为常"的地步,保持敏感,勤于总结,坦然面对。"失败是成功之母",当你拥有了一本制作细致的失败反思录的时候,相信你也会离目标越来越近了。
柏拉图说过,"最难战胜的敌人是你自己"。所以,真正的成功和失败标准在于自己的内心,在于自己的纵向比较。如果你有成长和进步,感受到开心快乐,那么你的所为就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