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相互比较的感觉中。这种比较既可以给人带来自信,也可能给人带来自卑。当它给人带来自卑时,负性的自我肖像会慢慢形成,久而久之,自我的形象开始扭曲,认知、情绪与行为开始失调。
所以,我们要学习在与自己、与他人比较中寻找生命的成功体验,只有这样,那些个人成长中“里程碑”的事件才会给我们带来持久的激励。
心理咨询常常帮助那些被自卑压得透不过气来的来访者重拾信心,但不是每个人都有走进心理咨询室的勇气。
那今天这篇文章对于被自卑困扰很久,却不知与谁诉说,更不知道如何变得自信的你来说是难得的。
摆脱自卑的“前奏曲”——宣泄不良情绪
提高人的自信心是心理咨询的核心目标之一。所谓提高自信心,就是使人通过改变对不利环境的认识,来增强对自我的良好感觉。
自卑,就好比是人情绪中的流感。人的体质越好,就越不容易受到流感的侵袭。同样,人的情绪自控能力越强,也就越不容易染上这种情绪流感,陷入自卑的沼泽。
也因此,人对自卑的抵抗力也得益于对逆境的不断适应。自卑的你首先要宣泄掉很久以来所承受的精神痛苦,这正是心理咨询师面对“自卑”来访者所实施的首要步骤。
当一个人被痛苦、愤怒、自责、内疚等负性情绪包围,不能自拔的时候。大脑黑匣子里,与情绪发生密切关联的杏仁核(产生情绪、识别和调节情绪,控制学习和记忆的脑补组织)会被强烈、持久地负性激活,而这种激活会使主管理性思考的大脑皮层受到极大的抑制。这就是大脑情绪优先原则。
你被太多“人生讲座”说教,希望得到启发,但无济于事。你认定自己是自卑的,并给自己贴上loser的标签,看不到自己的生存价值。其实,你总在夸大自己的精神痛苦程度。
“宣泄”使你意识到,自己的种种焦虑与自卑反应是十分普遍的这个事实,还有很多人也像你一样感到自卑,感到压抑。所以无须看重个人的精神痛苦,甚至被它淹没。但我也不否定说教的作用,但说教只适合“发现自己的苦恼多数人都有”时。
其实,人作为一种群居动物,无论是痛苦还是欢乐,都希望不单单是自己独有。这种不愿被隔离的心态在我们数百万年进化的集体潜意识中,已被深深烙下。
与此同时,你需要一位倾听者,很多时候倾诉的效果是“宣泄”还是“普通讲话”取决于听者的功力。
聆听、贯注、沉默是心理咨询师最常运用的咨询技巧,以传达自己对来访者的同感。我们对他人,或他人对我们能否产生极大的好感与信任,就在于怎样去“听”。
聆听——全心听“说”者,尽量体会其内心的感受。
贯注——通过各种言语及体语,向“说”者传达自己对其的高度关注和重视。
沉默——“听”者尽量做到寡言默语,不打断“说”者,以促使其独立思考。
转移比较对象——重建自信心的关键
我们的自卑大多来自于比较,这种比较多是不容易的现在与顺风顺水过去的比较。
譬如,你曾是老师的得以门生,校园里的风云人物,众人羡慕的对象,但进入职场后你成了最不起眼的人;你曾是愿单位的佼佼者,却在新工作中被人忽视于角落;你曾拥有很大的理想抱负,却因为年代、客观环境的限制而不得不放弃。
自卑的心结正是由于你在新环境中,不懂得要学会多与自己相比,而不仅是与周围人相比。
越是与他人相比,就越感到灰心丧气。因为在你进步的同时,别人也在进步。你要意识到,无论自己怎样努力,与理想的状态总是有一些差距。但对自己而言,已经做出了很大的努力。
当你只想着与别人比较时,永远都会感到自卑,而与自己比较时,才会感到自信。此时此刻,你需要学会与自己相比来维持自己的干劲。
有了与自己相比的意识,接下来就是向自我挑战,向自卑挑战。
改变认识问题的方法——自卑与超越
不再把与他人相比作为衡量自信心的唯一标准,而是学会多与自己比较来获取自信心。我们常因不能接受心理落差而产生了种种自艾自怜、自卑自弃的心理反应。而消除思想中逃避现实与不负责任的想法,寻找新的成功认同经历,以建立一个新的心理平衡点,增强自主自立的能力是超越自卑的关键。
心理咨询师常采用“现实疗法”来消除来访者有问题的思考方式。该疗法认为,人的心理失衡与障碍表现,都因不能在当前的困难和挫折面前承担责任而造成。
你要认清的是:
每个人都有爱与被爱两种基本需求,如果它们不能得到满足,人就会产生焦虑、怨恨、自爆自弃等消极情绪反应,并可能产生逃避现实、不负责任的欲望。
每个人都具有自主自立能力,也具有成长动力。我们要在生活中要区分“成功的认同”与“失败的认同”,增加对前者的体验,减少对后者的体验,这样才能充分满足我们爱与被爱的需求,感受到个人的价值。
过去的事实无可改变, 应将眼光放在现在与将来的发展之上。也就是我们要面对个人痛苦、失败的经历,看到自己的潜能及以往的成功经历,从而认识到生活中还有许多美好的东西的存在,可供自己选择和想用。
人只有积极面对现实,才能承担责任,获得“成功的认同”。
大脑“黑匣子”的两种需求——适应于挑战
脑科学研究表明,一方面大脑黑匣子里具有熟悉、依赖、安全性的生存定向;另一方面又具有探索未知、接受挑战、不断适应与发展的定性。
但一个人从一个环境到另一个环境,他所习惯的、让他感到安全的东西会大量减少;而陌生的、需要积极探索以求得新的适应的东西会几句增加。
在这个变化过程中,每个个体都面临着如何适应问题。只有理解大脑的两大内在需求的不可或缺性,并找到其中的平衡点,才不至于在“怀念过去和迷茫于现在”的状态中痛苦不堪。
自卑与自信是人性格中的两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人徒有自信而无自卑,会变得王虎所以,飘飘然;人唯有自卑而五自信,会变得缩手缩脚,一事无成。自信于自卑是人自我感觉的天平,唯有平衡才能产生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