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子节目《爸爸去哪儿》中有一句口号“给孩子最好的”得到了家长的共鸣。确实,哪个家长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呢?在“最苦也不能苦了孩子”的理念指引下,为了孩子父母可真是把心掏出来也不会眨一眨眼,真正做到一切为了孩子。
那么,给孩子什么才是最好的?
大多家长是尽可能高标准地满足孩子们的物质需求。从生活用品到学习用具,非高档和名牌不买,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同时,对孩子百般迁就,事事代劳,娇惯宠溺。
最近读了一篇有关孩子教育的文章,引起我的思考。文中说当下的中国有一个可怕的现象――全民“富二代”。富人家的孩子当富二代养,穷人家的孩子也当富二代养。
有不少父母,不顾家庭资源禀赋差异,百般努力,倾其所有,让孩子享受最好的生活条件。这些孩子人人都是富少爷的派头,物质生活富足,想要什么就可以有什么。他们只知享受,却从来不付出。不会做家务,不会洗衣服,更没有做过户外体力活,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也没有。
更不可思议的是,一些孩子在学校里打扫教室清洁等的值日工作也由家长代劳。父母再苦再累,也舍不得孩子吃苦受罪。“你只要学习好,别的什么都不用做,我们给你最好的。”这就是家长们的普遍心态,希望通过自己提供的各式各样“最好的”,而使自己的孩子“成为最好的”。
果真是如此吗?还记得那篇曾引发全国热议的《夏令营中的较量》吧?青少年教育专家孙云晓在文章中通过中日两国孩子在夏令营的表现,指出了我国少年儿童的整体素质有明显的缺陷,突出表现在生存意识、实践能力、意志品格等方面,把家长对孩子溺爱的后果上升到了民族的忧患。
比如,同样是家长来探望孩子,日本家长乘车走了,只把鼓励留给发高烧的孩子;而中国的家长却在艰难路段把儿子拉上了车。可惜,二十多年过去了,当时的忧患不但没有消除,而且在某些方面还更为严重! 这与我们的“全民富二代”有着直接的关系。
成长过程中,物质的过度丰富,精神就会懈怠,孩子就会失去刻苦向上的斗志和动力。父母的“呵护”,对于孩子来说,就是一味“毒药”。
“全民富二代”使我们的孩子早早就学会贪图享受,爱慕虚荣;他们不了解父母的挣钱的艰辛,不知道“粒粒皆辛苦”;他们懒惰、不学无术,不懂得责任担当;他们心理素质低下,生存、适应与抗挫能力极差,碰到一点小困难就不知所措,甚至容易走向极端……
当父母恨不得把世界上所有的好东西都给孩子时,却使孩子忘记了一件事:立足社会,你必须要付出努力。
据报道,主持人乐嘉曾带女儿穿越沙漠,4天走70多公里的举动就让人赞赏,使孩子成为有毅力的人,就要从小培养。
“与其给孩子留下财富,不如把孩子变成财富。” 要想让孩子将来不缺财富,首先得培养起孩子将来能够获得财富的生存能力。留给孩子的,不如帮助孩子发现最好的。给孩子一个健康成长的环境,让他们健康的身体,健全的人格,坚强的意志,达观的心态,培养他们自立、自信、自强……
每一位聪明的家长就是这样,会积极提供机会,让孩子找到最好的自己。这样的爱才是真正的爱,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