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人读红楼梦都有疑问,为何对林黛玉直呼其姓为林姑娘,而对薛宝钗称为宝姑娘?在贾府之中,等级规矩都十分森严,每一个称呼都有其存在的道理,如此称呼是何道理呢?
在文章中,对林黛玉的称呼要么是林姑娘,要么就是林丫头,无论怎样称呼都离不开她的姓。而对于薛宝钗则是宝姑娘、宝丫头。在古时候,都将小姐们称为姑娘,比如:林姑娘,史大姑娘,琴姑娘,二姑娘,三姑娘等。将小姐们称作姑娘,无论是对于家中长辈还是同辈中人,都是无可挑剔的。而且称其为姑娘,还可以表示亲密与亲近之态。
但有人觉得,若以姓称呼感觉相对疏远,若以名称呼并表示更加亲热。但是林黛玉初入贾府之时,贾母就抱着她,心疼的说:"林丫头,林丫头",而与黛玉素日里亲厚的宝玉,也是称呼黛玉为"林妹妹"。若是以姓称呼,便觉得疏远,倒是也讲不通了!
探其缘由,倒是有几种理由较为合理。
其一:以名称呼或是以姓称呼,这是满汉之别!《红楼梦》开篇就说此文章"无朝代年纪可考",但文章字里行间之间都是满洲的习俗。按照满洲的习俗:满洲人称人是不冠以姓的,而是以名冠称,例如称呼薛宝钗为宝姑娘,史湘云为云姑娘……或是称男性为:琏二爷,宝二爷等。
如何判定他们为满洲人的身份呢?薛宝钗进京便是为了候选才人的。而这正是满洲的规矩,凡满洲旗人的女儿都有资格选为秀女成为后妃,贾府中的贾元春便是如此。那么如此看来,薛家和贾家都应当是满洲旗人。文章中还有许多都是满洲的习俗。例如文章中曾提到黑山村庄头乌进孝,"庄头"乃是满洲的制度,庄头其实就相当于小型地主,掌管了农田的人。还有,在文章中曹公曾说:"当年太祖皇帝仿舜巡"此话其实就是暗指康熙帝当初的六次南巡的举动,而曹雪芹本家,也曾经接待过康熙帝。曹雪芹的曾祖父曾为江宁织造,江宁织造贡上来的霞影纱就是出自曹雪芹之家。虽然文章中并没有明确的指出,此时就在清代,但是实则文章处处都写了满清的规矩,此乃就是康乾时代无疑了。而汉族的规矩就是要带着姓。所以林黛玉则使用的汉族习惯,称她为林姑娘。林黛玉与薛宝钗两人的称呼习惯,并不是意味着亲疏,而是不同民族的习惯罢了。
其二:称呼林黛玉为林姑娘,与薛宝钗的宝姑娘形成对应,正好验证了木石前盟与金玉良缘!林黛玉的前生乃是一株绛珠仙草,本是草木之身。后受到神瑛侍者的照顾,日日浇灌,后为报恩幻化人形。而薛宝钗是自小就带了一个金锁,正好呼应着贾宝玉衔着玉而生。林姑娘的林正好带着她的本身,而宝姑娘的宝,也是对应着她项上所戴的金锁。不仅如此,两个字也对应着两人追求的品格。林黛玉的判词中曾有咏絮才三字,这正出自于谢道韫的咏絮之典。曾有人称赞谢道韫:"谢遏绝重其姊百,张玄常称其妹,欲以敌之。有济尼者,并游张,谢二家。人问其优劣,答曰:"王夫人神情散朗,故有林下风气;顾家妇清心玉映,自是闺房之秀"人们称谢道韫,有着竹林七贤的风度。而对林黛玉称其为林姑娘,正好与"林下之风"形成呼应,以表示黛玉的诗才风度和气韵不凡。在第二十二回中,林黛玉曾经问宝玉:"至贵者是宝,志坚者是玉,尔有何贵?尔有何坚?""宝"字乃是富贵的象征,薛宝钗出生于官宦世家。性情品行都十分圆融,正好可以与宝字呼应。也展现了薛宝钗对于现实的追求。
其三:如此称呼也是为了好听。林黛玉称她为林姑娘,并没有觉得什么不合适之处,可若是称她为黛姑娘,玉姑娘,总是感觉有些许的别扭。可能也是先入为主,林黛玉刚开始来到贾府之时,众人都不知道她的名字是什么,只知道她姓林,所以从一开始众人就称她为林姑娘。而薛宝钗,称其为宝姑娘,则比称其为薛姑娘,要好听许多。而且,薛宝钗乃是薛姨妈家的女儿,薛姨妈与王夫人乃是同胞姐妹,两人的关系自然亲厚,所以在贾府之中,众人都知道薛宝钗的名字就叫宝钗。而且薛姨妈来贾府之时,也都是称自己的女儿为宝丫头的。众人听到薛姨妈对女儿这样的称呼,自然也就称她为宝姑娘了。若按照此道理,称呼林黛玉为林姑娘,称呼薛宝钗为宝姑娘,则是一种语言习惯罢了。
其四:这样称呼也是为了人物上面的区分。根据统计,红楼梦一共写到了四百多个有名有姓的人物。每个人的称呼必定需要区分,若是胡乱叫起来,那么多人,必定是难以分清楚了。林黛玉乃是林家的遗孤,贾母曾对贾宝玉说,林家的人都死绝了。所以在贾府中主子里面,唯有林黛玉一位姓林的小姐。所以称其为林姑娘并没有什么歧意。而对于薛宝钗就不同了。虽然薛宝钗的父亲去世了,但是薛家的宗亲还有许多。在后文中,薛宝钗的堂妹薛宝琴就来到了贾府。若是一开始就称薛宝钗为薛姑娘,那薛宝钗进府以后,府中岂不就成为两个薛姑娘了,如此称呼也倒是让人凌乱了。曹公如此安排,必定是为以后薛宝琴进府之后的称呼留有余地。不至于让府里两个薛姑娘,读者读起来凌乱不堪。这也是照顾到后来宝琴进府的称呼方便。一个简简单单的称呼,一个林姑娘,一个宝姑娘。里面暗含的是曹公的精心设计,曹公将十二钗之间都设有明确的区分,让书中人物都各有各的称呼姓名。《红楼梦》作为一部创世奇作,里面不仅是情节动人,更是这些细枝末节的认真。叹服曹公如椽巨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