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叶婉茹
卡卡老师的写作班2期又快结束了,这段时间以来感觉又有了不少新的收获,之前零零碎碎在简书自己做了一些总结,作为复盘和记录,今天正好把卡卡老师课以及这段时间的反思和感悟全部整理一下。
我将分为三个点来阐述:
1. 关于卡卡老师和卡卡老师的课。
2. 关于卡卡写作班课程的新收获。
3. 关于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接下来写作之路的畅想。
那么先来说一说,第一方面卡卡老师和卡卡老师的课。
这是我第二次报卡卡老师的课了,之前看到海报,课程还没出来的时候,我就直接报了,不仅因为这次课程加了头条的内容,还因为只是无条件的相信卡卡老师。
我最开始认识卡卡老师,是在小迦老师的讲书班写听书稿,我第一次写,有的细节弄不好,我就发了信息咨询卡卡老师。后来卡卡老师太忙没有看到,第二天才回复,他跟我说不好意思,然后很耐心的给我解答,所以对卡卡老师的印象特别好。
后来,卡卡老师开写作课了,果断报名。并且,课程确实干货满满,很实在,很有用。我按照卡卡老师教的方法写了《掌握这个方法,你也能一年读300本书》一文,就在头条得了青云奖。
另外,我每次提交作业,卡卡老师都会指出我的问题,帮我解答,所以非常感谢卡卡老师。其实说实话,我觉得课程价格并不贵,但是足够有价值。
好了,关于卡卡老师就聊到这了,接下来,我就来说说第二方面关于卡卡老师课程的新收获。
老师的课其实都是写作的精髓,不过有时候你以为你听懂了,但你再听一次会发现有的内容只是理解了皮毛而已。
第一点是关于金字塔结构,这个结构很好用,很多类型的文章都能用。但它不是死板的,它可以灵活的运用,可以根据自己的文章做调整。最近,我在写头条的时候,想试一试人物类型的稿件,因为第一次写,仅仅是按照人物发展的时间顺序来搭建结构,结果很散,根本没有条理。
后来,燕儿老师在点评的时候就指出,如果是解读一个人物,你也可以从她的各个侧面来反映这个人物的性情和格局。例如她对于爱情、事业、家庭等等各方面的态度来展开描述,让这个人物更加立体和鲜活。我仔细一想,这不还是金字塔结构嘛,我怎么好像一下脑子堵住了没想到呢。其实啊,很多时候你以为你会用,可能你并不能真正理解,反复揣摩和思考,会给你带来更多的写作思路。
第二点是关于文章的开头。开头有两种常见的方式,一种是场景化加冲突加疑问,另一种是场景化加冲突加挑动情绪。这两种描写开头的方式我在一开始的时候没有很好的理解。后来在头条的点评班,燕儿老师根据我一篇关于原生家庭的问题就提出了这个问题,因此我仔细的思考了一下。
就像我们自己看电视剧一样,一开头一个很刺激很有画面感的场景很容易把读者吸引进来,从而让读者跟随我们的思路往下走。然后制造一个矛盾和冲突点,引起他的思考或者是通过这个案例的描述,来挑起他内心的那种细微的情绪变化,带给他共鸣,那么读者可能会继续来阅读我们接下来的文章,并试图寻找答案。
第三是关于细节和素材运用。我们抛出一个观点,要有素材来支撑这个观点,但是素材不能仅仅是一句话,这样子无法带给读者更直观的感受。举个例子,我在写关于原生家庭的这篇文章,提到控制型的父母,我说道曾经有一起“宋成刺杀老人”事件,宋成的父母就是这种类型的父母。但是我仅仅就靠一句话无法带给读者更明确的感受。那么我就需要添加一些细节,比如宋成的父母如何掌控他的生活,给他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通过细节的描述,读者在读完我的文字以后,就会有更加深刻的印象,喔,原来是这样啊。真正有价值的东西藏在细节里面,这能够给读者带来更好的文字体验。
因此在描述细节的时候,可以巧妙的运用数字和对比,会让我们的文字更加生动立体起来。比如,我有一次写日本的一家小作坊公司生产的铅球很厉害。我是这么写的“日本有一个小作坊公司,小到什么程度呢?总共两层,一层是加工车间,二层是宿舍,就是这个几乎迷你的小工厂,把铅球做到了世界第一”。当然,我的意思不是说我写的这段文字有多好,我的意思是我们在写素材的时候,不妨多思考一下,怎么写能够更有趣更生动,更直观更立体,更能让读者为之惊叹,这才是一个写作者的追求和功力所在。
第三点是关于结尾。比如老师在课上讲到的《奇特的一生》这个案例,我们的结尾不能生硬,要根据书本的内容,进行延伸和提炼,然后上升到个人成长,再上升到人生的意义这个高度。通过这样一步步的递进,来逐渐升华我们文章的高度。因此在写结尾的时候要多打磨一下,尽可能的让读者能够吸收到你所要表达的价值。
第四点是关于文章的对象感。这一点很重要,它不仅涉及到我们写一篇文章,也涉及到我们所运营的这个平台。我们是写给谁看的?为什么要写这些内容?读者到底能收获什么样的价值?只有逐步明确自己的定位,及时调整,才能吸引到目标读者,实现利益的最大化。所以,我们在写文章之前,要多问问自己为什么,多想想自己到底要表达什么。
最后说一说第三方面关于自己写作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接下来写作之路的畅想。
第一点是写作治愈了我。在三四年前,我家大宝出生,我开始了带孩子的漫长生涯。我很不习惯,大宝脾气又很急躁,婆婆说我想回老家了,然后就撒手不管了。我一个人面对一个哇哇大叫的孩子很无语,不知道怎么办?那一段时间,我的情绪压抑到了极点。
后来我慢慢开始写稿,我就专挑那种控制情绪,改变自我的书来读,因为写过几篇共读稿、听书稿,我感觉那些知识点就深深地印在脑子里了,有时候自己钻牛角的时候,突然就会想起这些书上的内容,慢慢地自己就不那么纠结了。
因此,我越来越喜欢这个过程,哪怕仅仅是在写的这个过程,都像是一种修行,我在文字的海洋里疗愈自己,平复自己,并试图给自己带来快乐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就算没钱,我也一样会写,因为它似乎成为我的一种习惯,就是不写心里还难受。
第二点是我找到了内心想要追求的方向。刚开始我在头条写作的时候,我写过育儿,情感什么,但是写着写着我就困惑了,我感觉到那好像并不是我心里真正想要表达的东西,因此,我停了下来。另外,刚开始的时候我就很排斥人文社科类的书籍。后来,我在书店无意中翻到一本《万历十五年》,随便看了两下,没想到还挺好看的,于是就一头钻进去了。
所以,我把自己的头条号改成了文化领域,我知道这个领域不好得青云奖,写得文章可能也没人看,但是我就想跟随我心里的指引,去表达我心里真正想要的东西。
在头条号上,有一个作者对我影响挺大的,他的号叫“饼子啃书”,他在自己的某篇文章中说道,我知道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写读书这样无趣的号没有人看,但是我就想写自己心里的东西。我把他的号从头到尾翻了一遍,他坚持写了一年多,如果按一个普通的号来运营,比如职场、育儿等等其他热门领域的,一年时间,持续输入优质的内容,足以成为最少有好几万粉丝的大号了。但是“饼子啃书”的粉丝才一万多,他也从不宣传他专栏的付费内容。他的专栏关于“读书能力如何转化为写作能力”只要8块钱,目前只有10个人购买。可是,我看了其中一篇文章之后,非常有价值,我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总之对我而言,收获非常大。
所以,我的想法是我也想成为一个有内涵的看起来像模像样的书评人。因此,我需要努力提升自己的写作能力,以及深化看世界的角度,还有加强文字手法的运用,朝着自己的目标前行。
也许可能很长时间都没有收入,也没有人知道。但是不是有句话么,不是在看到希望后坚持,而是在坚持中看到希望。把自己尽可能做到最好,然后让时间来证明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