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们进入《论语》第四篇《里仁》篇的学习,这一篇主要讲仁与义二个概念。从上一篇礼与乐的社会外在的、物质层面的文化,本篇重新回到人的内心层面的探讨。
《学而》重在指出,人对内在精神层面的追求;《为政》则在树立教化的政治理想;《八俏》延续《为政》的社会教化理念,确立礼乐教化的文化传承;在第四篇《里仁》篇,则又回到内在的精神世界,回到事情的本质,这一篇也可作为《学而》篇的对应篇。
其实,本篇讨论完后,孔子的核心思想基本阐述完毕,《论语》后面的部分则多是阐发与议论,以及一些思想的延伸。可以说,如果读懂了《论语》前四篇,也基本算是大概理解了孔子的思想精神了。
要读懂《里仁》这一篇,孔子思想的几个重要概念要搞清楚。就是道、德、仁、义、礼这几个概念要搞清楚。搞懂这几个概念,也就搞懂孔子思想了。
关于这几个概念,前面陆续有些探讨,这里集中探讨一下。我作了很多比较,觉得很多人对这几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都存在介定不清的问题。其实,如果对这五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介定不清,你是不能真正懂中国文化的。
其实,要介定这五个字,要懂《易经》的思想,要有道家的思想、兵家与纵横家的思想。我反对后来儒家把孔子思想强行划成了儒家,在孔子眼里没有那么明确的分界。没有分那么多派系、那么多家,他只是选择放弃利害的运用,想为中华文明留下传承,这是他的选择。
在道这个分支下,他选择了仁,而没有选择隐显进退、因势而转的道家或者兵家,这是孔子的选择。他站在了一个历史与文化的高度,当然他也放弃了许多现实的利用。所以,在前面,我们也讨论过,孔子所追求的,不是大家想象的追求,他舍弃了许多现实的权变与利益。孔子追求的是礼乐教化、忠孝仁义的中华文明传承,这良善的种子会影响久远。
我比较了许多,我个人觉得《素书》对这五个字的解释是合理与准确的。你难道说《素书》是兵家的书,就不是儒家的书了,其实基本道理只有一个,只是选择不同。我在这里引用《素书》对这五个字的解释。
夫道、德、仁、义、礼五者,一体也。道者,人之所蹈,使万物不知其所由。德者,人之所得,使万物各得其所欲。仁者,人之所亲,有慈慧恻隐之心,以遂其生成。义者,人之所宜,赏善罚恶,以立功立事。礼者,人之所履,夙兴夜寐,以成人伦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