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18】子曰:“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孔子说:“我从未见过爱慕美德像爱慕美色那样热切的人啊。”
【感悟】
司马迁《史记》:“孔子居卫,灵公与夫人同车,使孔子为次乘,招摇市过之。”卫灵公宠幸南子以及生得俊美的弥子瑕(男宠),在这方面使国家吃了不少苦头。孔子丑之,故有是言。
钱穆《论语新解》:孔子此章所叹,古固如此,今亦同然,何必专于卫灵公而发。读《论语》,贵亲从人生实事上体会,不贵多于其他书籍牵说。
南怀瑾《论语别裁》:所以孔子这句话,是一个最高的目标。同时提高我们的警觉,凡是作一个领导人,不仅是好色,任何一种不良嗜好,都会给不法之人乘虚而入的机会,因而影响到事业的失败。
一、卫灵公之好色
春秋时卫国卫灵公夫人南子,比卫灵公小三十多岁,美貌动于天下。原为宋国公主,与宋国的公子朝私通,曾发起动乱,把灵公赶了出去。后来灵公回国复位,公子朝怕他秋后算帐,就带着南子溜到晋国去了。卫灵公居然找了个借口,又把这一对儿请了回来,照样亲亲热热、左拥右抱。 卫灵公怜香惜玉竟到了如此地步。
也有说,一次卫灵公与南子同车出游,也叫上了孔子,要孔子坐第二辆车跟在后面。此情此景让孔子觉得卫灵公请自己并非为了国家,而是为了显示自己敬贤。
孔子根据卫灵公的所作所为而发出“吾未见好德如好色者也!” 的感慨。
二、孔子并没有“去欲”的思想
美色给人以享受但也容易使人目眩神迷,若是为色弃德,小则毁了自己,大则毁了事业,毁了国家,孔子见以色侵德的事太多,故发此感慨,以警醒世人。
道德令人心智成熟,不断反省改进,获得自由和自主,提升生活的价值。人之所以异于其他动物,在于道德。人们有了道德典范,倘若加以重视,很快就能提升自己的境界和生活质量。
好色是人的本能欲望,对美女、美食、美器、美乐都很吸引眼球,出于天然,发自本性,儒家没有“去欲”的思想,只是要有节制,只是希望人的本能欲望不能滥情。
孔子的理想观念是,人的本性要自然、适度,要合乎社会普遍行为规范的“礼”,发乎情,止乎礼,君子色而不淫。
也有人说,“色”,不单指女色,还指容貌等外在的表现。如此“好色者”,指注重外在表现的人。如果人不注重内在的修养,只注重外在的光鲜,就容易流于伪善或被人当做玩偶。
本章与【15.13】重。《论语》中谈到“色”的篇章还有【1、3】、【1.7】、【2.8】、【5.25】、【10.3】、【10.27】等。
学习《论语》可以修心养性!会让生命在百转千回中多一份厚重与福气,我已经在“简书”发表了百余篇感悟,如果想系统地看,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教育参悟人”。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