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可以绑架你的时间,将你的时间碎片化,也可以解放你的身心和大脑,辅助你进行生活管理和自我管理。
我们所生活的时代,是最坏的时代也是最好的时代。
坏在它极度模拟人类,试图将我们的生活智能化、工具化;好在这一切若在掌控之中,便可以最大程度地便利于琐碎的日常,成为忙碌生活的得力助手。
作为一个若杂乱便寸步难行的“规划癌”,一个毫无技术能力却总在寻觅技术产品的“工具癖”,试用过诸多手机软件之后,保留了几款最常用的分享给大家。(如果你有好用的手机软件,也希望推荐给我)
年初我就制订了自我管理的各项计划,半年过去了,大部分计划都在进行当个。这确实有赖于几个好用的APP,能及时采取行动而不至于被拖延下来。
(想要快速浏览的话,可以直接看上面的思维导图,若需具体查阅,可直接下拉正文,找到感兴趣的条目即可。)
一、学习管理——提升学习力,做一个学习爱好者
曾经报名“熊猫书院”并做过一个测试,结果是我的学习力相对较弱,跟我一直以来的自我认知一致。
作为一个深知学习重要,但学习天分稍欠的人,从“勤能补拙”中找到了希望。
于是,非常勤奋地寻找可行的方法,读书、关注微信公众号、网络查询、与别人交流等,最终觉得最为简便易行好操作的方式就是各种可以提升学习力的手机APP。
作为行走的课堂,这些软件确实提供了不少好东西。
其中,我最常用的两款软件是“得到”APP和“简书”APP。
首先来看“得到”
最喜欢它的首页——“向终身学习者致敬”。
对于对新鲜事物、新知识抱有热情的人来说,知识爆炸时代或许确实是最好的时代。无数有商业头脑的人,从知识中看到了商机,直接将其变现。“得到”就是这方面的先行者——罗振宇带领团队开发的,学习和商用两不误的软件。
我们不仅要向终身学习的践行者致敬,也要向研究终身学习载体的开发者致谢。
作为一款传播和售卖知识的手机软件,他的界面简洁而眉目清晰,这也是我选择保留它的原因之一。
我不擅长处理复杂的事物,包括自己青睐的各款技术工具也必须简单,服务内容要专一。
“得到”除了滚动广告,可以获得最新资讯外,还有几个分类:李翔知识内参、每天听本书、专栏订阅、猜你喜欢、热门排行榜。可据需要作出选择。
另外,我很喜欢的公众号“罗辑思维”,将每天一分钟的音频和每周的视频进行了改版并放到了这款软件中,从而“把一切读书、阅文、速览、聊天、求教的结果,每天分享给你”。
另外,我比较喜欢的是它的“随时听”功能,你只需要根据需要选择时长,“得到”会直接给你推送文章,这对于没时间看电子版本的人和经常作时间规划的人来说很方便。
这个功能特别适合用在安排并行事件的时候使用。
对我个人来说,它经常用来规划我的碎片时间,比如洗澡、厨房洗刷、跑步等 。除跑步外,一些简短的事情基本控制在半小时左右完成,所以我经常会选择30分钟的听文时间,大部分的文章来自各大公众号和一些期刊杂志,都比较新鲜,特别能满足我猎奇的心理。每一个音频文件都有文字稿,需要的话可以长久保存,以备日后再次翻阅。
罗振宇在跨年演讲中也提到过,层出不穷的网站都在做一件事情,就是争相购买顾客的时间,谁能充分占有买者的时间,谁就能获得更多的优胜权,“得到”也在力证这一点。
不同的是,我们在这里被占去的时间,对开发者来说可兑换为流量,对我们来说,可兑换为低成本甚至免费的知识和技能,如此双赢,何乐不为?
这款软件需要发掘的内容量很大,可以边用边研究。目前为止,我也还没有将它所有的功能用遍。
再来说说“简书”
我自认是个文字爱好者,而且与文字近距离接触三十年了,始终如一。
自从接触语文教学,越发觉得除了知识的输入,及时输出更能将新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认知,更快速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
由此,我很快找到了这款不仅可以阅读 ,也可以写文章的APP。
它的首页是我喜欢的极简风格,我个人将“简书”理解为,让写作变得更简单。它的口号是“交流故事,沟通想法”,也说明了它另外一个功能就是“沟通和交流”。
在这里,可以与你交流的对象基本都是文字爱好者,或者想要提升自己表达能力的学习者。来着本善,互相鼓励,发言者的素养较高,不存在网络暴力现象。个人比较喜欢这种单纯的网络环境。
与“得到”相比,我觉得“简书”更注重个体的实操性。如果仅仅是看文章,这里并不是最好的平台,它最大的亮点是“写文章”。
文章写好了发布投稿,快捷方便,无需第三方平台。几十个投稿专题供你选择,有一些关注量很高的甚至不设门槛,投稿后直接收录。比如“随笔散文”、“心情随笔”、“每天写1000字”等,特别适合写作尚处于初级阶段的学习者。
每篇稿件最下面都有评论区,这里是大家互相交流,听取经验、意见,表达赞赏和求教的地方。
当然,简书发文是没有稿费的,尽管开通了“打赏支持”,并不能直接等同于投稿赚稿费。如果你是块金子,等闪闪发光的时候,可以成为简书签约作家或被潜水的出版社发掘,会有更好的平台将你的文字变现。
对于我来说,简书更像我的日记本,随手记录我对生活和工作的零碎想法;像我的学习资料库,找到相关专题关注,就可以集中吸收别人的成果,帮助自己成长;像督促自己不停思考和输出的朋友,让自己在“终身学习”这条路上不孤独,有归属。
另外的私心是,希望有个地方可以永久保留我的只言片语,尽管它们不成熟,无法受到普遍关注,但它们依然证明了我在写作这条路上的行动,且会一直行动下去,给未来的自己一份礼物,也给儿子和我的学生一种示范。
截至目前,我在上面关注了“漫画·手绘”专题、“刘佳画室”、“阁的画本”、“心蓝丫头”等,集中学习彩铅、水彩等专业技法;关注了“职业规划咨询师卢老师”了解相关知识;关注了“思维导图社区”,来交流彼此经验;关注了数个符合自己写作风格的专题,用来投稿,共投文72篇,129654字。
完成了我年初计划中出本微信心书的目标,后来知道了“简书”也可以出书,倍感欣喜。
这个软件不错,也要用它的人心怀“无所谓而为之”的大胸怀,不提倡浅尝辄止,更不提倡写作求关注求打赏的心理,否则会早早受挫,半途而返,荒废了这个好用的手机软件。
二、行动管理——提高时间利用效率,趁早养成好习惯
知道这款软件是因为开发者王潇这个人,她写了几本畅销书,书里面经常会提到她的“趁早”概念,也因此开发了诸多周边产品,比如“趁早手册”、笔记本、APP。她也因此成为“趁早创始人”。
关于她的观念,我是很认同的,决定要做的对的事情,要趁早,越早行动越能占领先机。我自认是个行动派,对于自认很重要的事情切记不可无故拖延,否则一切所谓规划终将流产。
我是为了治疗自己的拖延症才用这个软件的。一开始,画画、读书、写作一直在无规划的状态下进行着,时间利用率低。很多时候看完书,就没有时间写作了,或者往往一个星期也画不完一幅画,懒癌来临,必须治疗。
作为行动派,每天跟笔记本上的计划拉扯是一件让人倍感焦虑的事情。这时候需要一个工具充当“监工”,帮助我提升专注力,督促我完成计划中的事情,而且一定要“打卡”才算完工。
恰好,这款软件正中软肋,符合我所有的需求。于是,试着规划了“每天专注一小时”(绘画)和“早睡100天计划”。
无形中,我更能理解了它首页上的那句“时间看得见”。我落实到画本、笔记本、朋友圈里的很多东西,确实以另一种形式把时间保存了下来。
除了时间管理,利用好碎片时间,提高时间利用率,还可以通过听音频,看视频的方式,学习很多新知识和新技能,比如“手绘思维导图”、“每天专注一小时”、“晨跑21天”等,养成一个个好习惯。
具体内容有三大分类:学习成长、习惯养成、生活方式。根据需要自己随意作出选择即可。
APP上的一些行动计划,分为免费和自费,当然,费用很低,如果真想学到一些东西,付费也是正常。免费的午餐不可多吃,也不一定好吃。
三、财富管理——你不理财,财怎么理你?
我的另一个计划是提升我的财商,以摆脱“月光族”的光荣称号。
于是在简书上关注了一些理财专题,同时微信关注了相关微信公众号。才明白自己原来是一个财商非常低的人,于是开始关注理财行动。
从一些公众号了解了很多理财APP,比如“好规划”、“洋钱罐”、“51信用卡管家”,这些我目前都在用,但用的最放心的是“谱蓝”这款理财软件。
当然,最喜欢它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足够简单、专注。
首页符合性冷淡风格,一句话概括它的使命——“谱写财富蓝图”。言简意赅,毫不晦涩。
进入界面,三种选择,非常适合选择障碍“癌”和毫无经验的理财小白。
这三款产品分别是货币基金(活期宝)、享定投基金(混合基金)、自选理财(单个基金)。可根据自己财商和对理财的熟知程度做选择。身为小白级财商极低的我,选择了货币基金和长期定投。
跟很多理财软件一样,它也有理财风险承受能力测评,但更加智能的是,它会根据测评结果给你搭配不同类型的基金,按照不同比例搭配好之后推荐给你,并且会随着市场变化作出调整。完全不需要跟炒股似的,把眼睛长在那几条根本看不懂的曲线上,可安心做其他事情。
当然,对于级别比较高的,可能安心赚点小钱无法满足财富欲望,那么可以开通“自选理财账户”,手动搭配不同类型的基金,缺点就是需要定期查看账户手动并调整基金比例。
另外,基金毕竟不同于股票,赚赔可能是一夕之间,想通过基金理财获得较好收益必须“放长线”,不提倡短线操作。
四、事件管理——打扫一地鸡毛,做效率人士
日常生活琐碎,自己又比较健忘,平时想要学习的东西很多,想法也时常冒出来,却苦于没有一个方便的工具把它们及时记录下来。
尽管自己有好几个分门别类的笔记本,手机也有备忘录,却不能常伴身边,或者没时间打字记录。
于是又开始搜罗好用的软件,正好看到这两个极简风格的APP,很合胃口,果断安装。
“方片记事”与“方片收集”大同小异,最主要的区别光看名称也知道,一个主要是记事本的作用,另一个依然是个记事本,只是多了一个主动收集的功能。
其中,最吸引我的除了极简、干净、整洁的界面,还有它能够流畅录音,声音再小都能快速识别,并转换成文字,对于我这种不喜欢走路打字,且眼神不好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中送炭,这种笔记本我果断收入囊中。
很喜欢它的口号——“收集资料利器,碎片阅读必备”。
阅读过程中不便于笔记;素材搜集过程中不便于备忘;大量资料或图片需要归类整理等都可以用这款软件帮忙,既可以节省时间,又能将重要资料从海量信息中归纳一起。
试用之后,我保留了功用最全的“方片收集”,它并不免费,需要花6元购买,尽管花钱,但体验佳,值得!
另外,在研究这个软件的时候,有个意外发现——“水滴清单”APP。
它简单到如同一张白纸,可以罗列待办事项,办完的事情可以直接拖拉划去,跟用笔在纸上划去是一样的。
它还有个同“趁早”一样的打卡功能,不同的是,成功打卡会有“小水滴”作为奖励,缺点是打卡平台是微信朋友圈,不想公开自己习惯养成过程的可以放弃这个功能。
目前这款软件还在公测中,但不影响体验,如需简装出行,必带手机的情况下,倒 是可以直接用来做电子便签,很方便。
“水滴清单”提倡“水滴石穿,持之以恒”,可见,它也希望这个工具可以更有利于你坚持做好一件事情,每天都可以在这里打卡你的行动。
最接近事情本真的东西应该是毫无修饰的,这几款事件管理工具无一不只用符号,便能收拾得了一地鸡毛,不给本就烦乱的人们添乱,真真深得我心。
五、总结
总体来看,这几款APP有几个共同特点:
一、都属于性冷淡极简风格,干净有序。
二、都专注于做好一件事情,方向明确。
三、都注重实操性,考验自律能力和专注力,用好了,都能变成好习惯。
四、都能提高时间利用率,提高单位时间的质和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