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有组织的变化之结构 The structure of organized change (中文标题翻译并不准确)
18.1 日常进化的革命
1. 自然界中不存在突然发生的革命,所有的变化都是缓慢的,进化在大部分时间内都变化不大。大自然就是一个无序变化的王国。
2. 无序变化则是技术的真实写照。无序变化的极致是“革命”——这是一种人造物所持有的激烈、间断式的变化,因此革命每天都在发生。
3. 科技革命最重将会和进化合二为一——以结构化的方式持续为自己滴注变化,以便使它稳定运转,产生持续的微革命浪潮,而不是戏剧性的、摧枯拉朽的宏大革命。通过了解有机界的进化,在人造世界里更好地掌握、引进和遇见变化。
4. 与其不断地泵入少许的变化,不如将变化的本质——一种适应的精神,植入系统的内核。这个神奇的幽灵就是人工进化(artificial evolution)。
5. “进化对未来一无所知”,进化即不知从何而来,也不知向何处去,它对将来,过去和现在也茫然一片。一个普通的有机体对其下一层的运作细节没有丝毫概念。
6. 生物的中心法则-no bookkeeping, as long as it works, do not keep track of how it gets here. 不需要记录过去,只要有用就行,它不记录从基因到身体的信息,所以无法找到从身体到基因的“路”,身体无法将信息传给基因。
拉马克是进化论观念提出者。他认为器官形态的稳定性与环境的稳定性相互作用与适应,生存环境的改变会引起器官的改变。形态改变是机体努力适应环境引起的。并且这种改变,渐渐的,会产生新的器官,并遗传给后代,产生新物种。达尔文的进化论认为物种的产生是“自然选择”的结果。拉马克的学说是用进废退,比如长颈鹿,由于总是够高处的树叶,所以脖子越长越长。搜索
达尔文的理论是自然选择,仍用长颈鹿为例,长颈鹿祖先的后代有的脖子长,有的脖子短,脖子长的在采食方面更具优势,生存下来的几率大,所以经过长期选择,长脖子的形状就保留下来。两个理论的差别在于引起的机制不同。
18.2 绕开中心法则
1. 拉马克式进化——基因与基因产物之间的双向交流,因为环境所产生的变化可以传递给基因,进行遗传。
2. 遗传同行-如何将后天习得的技能转化为先天遗传的特征,遗传同行将进化提速了一个档次。灵活的身体学习适应压力,学习应该是在一生而非几代中获得的适应。
3. 生物体一生中有很大空间重塑自己:形态可塑、生理适应性、行为灵活性、智能选择、传统引导(可遗传学习的5个变种)
18.3 学习和进化之间的区别
1. 计算机仿真试验证明:会学习的生物族群比那些不会学习的生物族群更快得进化。学习——通过改变行为来不断搜索种种可能的适应性。将学习和进化融为一体的生物要比那些只学习或者只进化的生物更成功,他们能繁育出更有适应力的族群。(假想-行为和学习都是遗传进化的动因之一)
2. 要加快事物的进化速度,一个办法就是向其中加入学习。达尔文式的进化问题在于你需要有足够的时间!人工进化很可能需要一定的人工学习和人工智能,才能在人类可接受的时间尺度内上演。
3.人类历史就是一个文化传承的过程。文化可以看成是一个自组织系统——一个具有自己日程和生存压力的系统。文化和基因(生物)是共生体,文化塑造了生物(生物重塑了自己),使之适于更进一步的文化发展。文化使生物体有了拉马克式的进化。进化从达尔文枷锁中挣脱出来,随着人脑的进化,人类创造了文化,文化又催生了真正具备获得性遗产的拉马克进化。
4. 达尔文进化作为一个学习过程不仅缓慢,而且愚钝。当最原始的脑组织诞生时,进化发现,引入主动学习可以加快进化的步伐。而当人类的大脑诞生后,进化终于找到了预见并引导自身进程所需的复杂性。
18.4 进化的进化
进化是一种自身求变、自行重组的有组织变化的架构,因此它自身也在进化。进化更偏心于那些稳定的事物,因此进化的第一步就是进化出能够自我生产复杂体的母体,为进化提供可作用于其上的持久种群,进化的下一部就是进化出自我复制的稳定性,由此,进化进化出自然选择,并释放出其强大的搜索功能。下一步,进化将分离出genotype和phenotype,让phenotype扩大基因的表现形式,实现多样化,随着进化进化出更复杂的躯体和行为,躯体的“学习”空间被打开,使进化得以继续进化。学习加快了下一步步骤,那就是 人脑这台复杂的符号学习机的进化。人类的思考进化出文化和弥因进化。进化也通过新的庞大的可能形式之库,以自觉和“更聪明”的方式加快自身的进化速度。
进化真正想要的,是揭示或者创造某种机制,能以最快的速度揭示或者创造宇宙中可能的形式、事物和思想,而且要创造用以发现或创造新事物的新方法。
18.5 进化解释一切
进化的理论框架是自包容的、丰富的,几乎是不证自明、不容争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