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光灯效应”是一种错觉,即放大了人们对自己行为的关注度,这其实是一种自我设限。
比如,有的人遭遇变故后觉得会被人指指点点,不愿出门见人。事实上,真的出了门就会发现,是自己想得多了。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别人身上的变故再大,也不过是茶余饭后一时的谈资,并不会占据他们多少注意力。
而且,很多时候,自以为天大的事,在别人看来并非如此,事情的流传度远不如你以为的那么广。
日剧《卖房子的女人》里,有一对老夫妻的儿子,本是青年才俊,忽然归家,从此在家中二楼居住二十年,连自己的父母都不见,必须见人时还得把自己套在大纸箱里。
后来谜底揭开,原来是因为在一次规格极高的会议上演讲时紧张到失禁,出丑了。
这确实不是件让人愉快的事,可后果无疑被严重扩大了。
事件的影响力远没有他以为的那么大,证据就是二十年了父母一直不知道原因,如果真的被传扬的人尽皆知,父母也不会一头雾水的养了儿子二十年。
当然,不容否认,“聚光灯效应”是现实存在的行为心理,不能假装视而不见。
要降低这一效应可能带来的负面影响,就要从心底自信起来,多看好的方面。
比如遭遇感情、事业等方面失败后,在意别人眼光不出门,或者出门就蓬头垢面、唉声叹气,只会沦为笑柄。
如果“输人不输阵”,把自己收拾的利落精干,面对看笑话的人不卑不亢,就会发现关注这点的人没那么多,关注的人里想看笑话的其实也不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