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起起伏伏
Tom 好多年酗酒成性,心理医生使用ACT 接纳与承诺疗法帮他治疗后,Tom戒酒了一段时间。
不料,3个月后,他酒瘾又犯了。
Tom 很沮丧,去找心理医生:“我戒不了,我完了!医生,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 loser (失败者),你放弃我吧。”
医生说:“放弃与否是你的自由。但这之前我要提醒你,Tom,你目前仍有两个选择:
选择1,努力戒酒 -- 失败 -- 决定放弃尝试。
选择2,努力戒酒 -- 失败-- 决定再来一次。”
Tom考虑再三,决定选择再来一次...... 反复尝试几次之后,终于,他戒酒成功了。
回顾我们的生命旅程,几乎所有人都不是一帆风顺,都经历着不同程度的起起伏伏。
失败和挫折、问题和困难都是兵家常事。
当遭遇挫折时,你当下选择放弃?还是面对失败,决定再来一次呢?
2. 思维模式
当我们还是婴童时,开始学习走路、吃饭、说话......常常会跌倒、常常掉饭粒、常常说错话。
可那时,我们不会觉得丢脸,不会定义自己为“失败者”;我们只会再来一次、继续尝试、持续成长。
后来,我们长大成熟了,懂得了更多人生道理,反而畏手畏脚,止步不前了。这背后,思维模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固定型思维倾向者,对自己能力和价值的评估非好即坏,发生的事件就是衡量能力和价值的直接标尺。
头脑中的固定思维让他希望确保自己永远成功,很难接纳自己“失败”的样子。
倘若他在某件事中没达成期待的结果,就给自己贴标签为“失败者”、“我无能”、“我不行”。
他将这一次的失败事件,从一种行为,转变成了一种身份;从此一边极力掩饰自己的不足,一边放弃成长和进步。
而在成长型思维倾向者看来,即便失败是让人感觉痛苦和不舒适的,但它不能对你下定义或贴标签。
成长型思维者认为,一次失败,只是一个需要面对、接纳和解决的问题。挫折赋予人的,还有无价的动力、经验和教训。
他欣赏天赋,更崇尚努力。他接受失败,努力改进,优化方法,自我提升,与此同时,他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成功的几率也大大提升。
你持有什么样的思维模式,你给自己贴什么样的标签,你的下一个日子的结果就是怎样的轮回。
3. 信念聚焦
任何事情,本身就是思维、信念和努力综合的结果。
思维模式,决定你的信念;信什么,念什么,你就会聚焦什么;努力专注什么就会放大什么,就会产生不同价值的结果。
一个人之所以常常体验失败,很重要的原因之一是,他在头脑里给自己贴上了“失败者”的标签,并且内心深信不疑,不断聚焦。
比如创业失败一次,就认定自己“无能”、“废物”。下次机会来临,他也以过去的失败经历警示自己,“已经失败过了,这次也不可能成功”。
这样,他的人生就一直在那个“失败”的剧情里,反复感受,反复加强!
然而,一个鼻塞的人是闻不见花香的,所以不是花的问题,一转念,转乾坤。
反观那些事业取得成功的人,当初,马云、马化腾、李彦宏他们被贴上“骗子”的标签时,他们难道就放弃了吗?
没有。除了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外,他们非常笃定自己的信念:自己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利他的事业。
经营事业,不是为了突显优越,而是为了促进自己、员工、企业甚至整个民族的成长。
遇到挫折时,他们认定自己,“只不过摔了一跤,我要爬起来的,我知道,我始终是要成就一番伟大的事业”。
因为100%笃定的信念和穿透一切的勇气,所以心无旁骛,勇往直前,直到彼岸。
4. 持续行动
但凡在某个事件上取得成功的人,都是聚焦目标、积极尝试、持续行动,终身成长的人。
具备成长型思维的他们,无论看待自己或他人,都相信人具有无限发展潜能。
遇到挫折后,他吸取教训,及时调整心态和方法,永不言弃,最终,他能够取得自己期待的结果。
固定型思维模式倾向者,注意力集中在成败得失上,对人的评估非好即坏,难免失真。
他们恐惧改变,害怕冒险,害怕经验失败。对持续学习提升的信息没有兴趣,因此成长和行动的空间很有限。
到底害怕失去什么呢?事实是,来到这个世界上时,我们都是两手空空,身无一物,就来了。
眼下拥有的一切,都是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之后赚到的!我们所有的经历,都是赚到的!幸福是用来感受的,伤痛是用来成长的。
在曲线中成长,在起伏中上升,是人的生命常态。成长型思维理念,能决定你在梦想的路上走多远。
想让自己活出精彩,请你走出思维和信念的限制,斩断命运和无明的镣铐!
趁你今天还有活力,请尽情折腾,持续成长,绽放自己!
成为别人,遥遥无期;成为自己,当下即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