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在《山河故人》里,贾樟柯说:“每个人只能陪你走过一段路,迟早是要分开的。”
迟早是要分开的,是啊,我们是敌不过时间在你脸上勾勒的皱纹,敌不过阴阳两隔的亲人逐渐增多,敌不过各奔东西的朋友逐渐消寂。
我们好像在亲眼见证每一个曾经亲切的朋友离我而去,有一种说不出的失落与悲伤,但又有一种莫名其妙的认同感。
因此,他们就这样安然跌落到了心里某一个角落,阳光照不到,风也吹不走,静悄悄的将这一世埋藏。
2
圣诞节前夕,许久未联系的小聂与我取得联系,节日问候的同时,她在微信中与我说:“这么久不说话,但一聊天还是那么轻松自在,没有一丝生疏。”
“我也有这种感觉。”我回复道。
她继续说:“现在微信通讯录里的朋友越来越多,而能让你坐下来认认真真聊一会的并没有几个。”
我开玩笑的给她回了一句:“三生有幸。”
好像我们的感情并没有受到时间的压迫,细水流长,再见时依旧至亲如故。
但在我心底,已经清楚知道这段感情所处在的阶段。换句话说,如果我们的友谊没有变的生疏,那为何还要提前打一个“预防针”进行预热呢?
小聂是我人生实习阶段尤为重要的一个人,在那段实习困难期,我一直处于经济压力与个人发展的某种矛盾之中。她便是第一个站出来支持我抛弃所学的专业,去写一些自己喜欢的东西的。
那段时间,比起没有话题可聊,我们更担心时间的不充裕。“相见恨晚”的感觉总能在当时的某个夜晚得到完美的映现。后来,我们相继离开了那座城市,我们之间的感情也随着时间的推移,从起初的泛泛而谈慢慢转化为朋友圈的点赞之交。
我们慢慢藏起了真实感受,喜欢用一个“赞”表达所有情绪,朋友圈的通讯录,我们越拉越长,但心里的空虚也越来越多。
3
有时候,我也会拿起手机,看一遍微信通讯录的朋友。想想与他们之间的故事,希望借助故事的源头和他说一声,“嗨,最近还好吗?”
我记得朋友圈的赵姐,在每天晨会时为我整理一下白衬衫的衣领,希望清晨的第一缕光可以为我开单带来好运。
我记得在朋友圈推销保险的阿光,母亲绝症的至黑时刻,他依旧给我带来了家乡的笨鸡蛋。我记忆犹新他当时那职业化的微笑,像打了蜡一般僵硬,一样惨白。
我记得舍友们的不醉不归,那时候好到睡一个被窝分享所有秘密的哥们,如今参加他们的婚礼才知道新娘的名字。
你看,我都记得,可又有什么用。时间的支流没能让我们继续结伴冲往大海,注定带给我们是不一样的境遇。
是该怪时光让我们的感情面目全非,还是该怨我们不懂得维系感情。
前几年微信刚开始流行的时候,我们正赶上青春最好的年华。谁恋爱了又分手,谁到可可西里去看海,谁游戏段位达到了王者,谁又对心动的女孩唱着动心的歌。那时候的朋友圈大家都在分享生活,大家在评论区互相聊天开玩笑。
如今不同了,微信通讯里“A”开头的越来越多,人也越来越杂,同事、同学、小区的物业,买房子认识的中介,以及见过一次面的客户。
生活在不同年龄,不同境遇的人们为某个人点着无关紧要的“赞”,不知道这个人又可以减免多少钱。
你的朋友圈里现在还有朋友吗?你和这些朋友还好吗?
4
如今的朋友圈不再是朋友的圈子,更像是一个社交圈,发一条朋友圈要斟酌好长时间。谁可以看,谁不可以看,上司看了有什么反应,家人看了又表达出什么态度,思来想去,太麻烦了,还是不发了。
我就是这种人。以前的我一天发好多条,后来一天一条,再到现在几天发不上一条。
这个跟我性格转变有很大关系,我慢慢不再喜欢让别人通过朋友圈来窥探我的生活,无论是无病呻吟的求温暖,还是喜闻乐见的开心事,我都不再喜欢发送到朋友圈。
另一个原因,我希望让那些真正该保持联系的人不要总用一个“赞”来推脱掉朋友之间应有的关怀与问候。这本身存在的方式就大不相同,最后发展的途径,发生的结果也理所应当的判若云泥。
早些年间,刚开始写文之时,我第一个想法就是要把我所有的朋友通过文字的方式去表达出来。
起初是因为文字保留感情的时间比任何媒介方式都好的多,即使纸页泛黄,微破。但拿出来读一读,很容易就会拉近彼此之间的感情。
其次是我不喜欢说“漂亮话”,阿谀奉承。对于一个乐于在孤独中享受悲喜的人,更倾向于将生命中的每一步相逢都写进笔记里。
或许往后的某一天,你我再次相遇,我可以说:“我记得你,我把你写进日记里,我无数次将你念起,只求保留我们最好的记忆。”
现在,我完成了一大部分,有的刊登在杂志栏,有的推送公众号上,还有一部分在本子中有温度的流淌着。
5
其实,越长大越明白,我们与朋友之间已经有很大不同了,我晚上十点开始刷朋友圈,他们已经开始睡觉。
我还在讲梦想谈自由驰骋在职场的水深火热之中时,他们已经开始计划孩子要上哪所幼儿园,要不要二胎了。
有时候我们的人生就是这样走远的,早晨赶车的人不懂深夜失眠人的痛,熬夜加班的人不懂养生的人过的生活。
回家参加朋友孩子满月的酒局,我见了几个许久未见的发小,彼此分享了这些日子里的一些改变,谁当官了谁发财了,谁又开始买房子准备结婚。
这样的不同,我坦然接受,就像他们面对我的忧愁同样无法感同身受,所以我很少和他们讲。他们生活里存在困扰或许我也不太懂,所以,我也逐渐不再是他们故事的参与者。
慢慢的,你不再说,我也不再去追问,再好的关系也就这么疏远了。于是我们每次与朋友聚会,彼此开启一个话题都要在好久好久之前的一个事情讲起。
但是你还是要相信啊,今天你来找我聊一句,过年回家我们聚一聚,哪怕我们每年温习一遍过去的事情,哪怕我只能举起酒杯,点头傻笑,但在你我的心里,总会有那么一个位置留给彼此。
我们也越来越清楚,步入社会不要太偏激,要世俗点,多交点朋友,多一个朋友多条路。可是,交来交去,这一辈子真正留在你身边的朋友也无非就那三三俩俩几个人而已。
所以,如果你和你的朋友分隔两地,不如开个视频跟对方聊聊彼此的生活。
如果你们在同一个城市,能见面就尽快见面,不要“改时间再约”,不要“下次请你吃饭”,别总说“余生很长”。
如果你也不喜欢发朋友圈,那就点开Ta的头像,和Ta讲讲朋友圈未分享的故事。
张嘉佳在《云边有个小卖铺》写道:“当伴你前行的人离去,我们终会明白,有些告别就是最后一面。”
而在尘世茫茫中,愿你我彼此珍惜,再次见面,依旧热泪盈眶,至亲如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