蟹宜独食,不宜搭配他物。最好以淡盐汤煮熟,自剥自食为妙。蒸者味虽全,而失之太淡。
——《随园食单.水族无鳞单》
明清士大夫普遍喜好淡雅、素净,从行为举止再到思想道德,皆以克制、含蓄为要求。这一特征也反映在口味上——作为中国古代最著名的、不会做饭的吃货袁枚,强烈推荐盐水煮蟹的吃法。
从古至今,从南到北,三人行亦必有吃货。虽然“吃货”的口味各有不同,但是在中国如此辽阔的疆域中,有一种食物让古今南北的人统统变得讲究起来,连调料也得分温寒相克,那就是大闸蟹。很少有一种食物能让人如此郑重其事地品味,要是连大闸蟹也不会吃的话,那大概还有点配不上“吃货”的称号,顶多算是一个对吃有兴趣的人。
关于大闸蟹,有太多的文章已经谈论过了。然而除了口感和价格,吃闸蟹如何吃出格调,怎样品蟹更有仪式感?一起了解下吧!
选蟹的时节:如果吃蟹是一种仪式,那么它一定要在秋天举行。秋风起,蟹脚肥。于诗人而言,秋天是一个多愁善感的季节。然而对于吃货来说,秋天代表的却是大闸蟹肥美多膏的季节。九雌十雄,说的可不是闸蟹的男女比例,而是说九月的雌蟹与十月的雄蟹可谓蟹中之最,膏黄丰腴鲜美,极少有空蟹。而且九、十月份时维金秋,观落英缤纷,赏皎皎明月,让闸蟹更加味美!
吃蟹的禁忌:一场涤荡味蕾和心灵的仪式,万万不能因为吃坏了肚子而草草收场!因此对于闸蟹,必须要食其精华,弃其糟粕。蟹腮不能吃大概是人尽皆知的事,其实除了蟹腮以外,蟹其实还有三不吃:蟹胃、蟹肠和蟹心。蟹本来就是性寒的食物,而上述这些部位更是寒中之寒,尤以蟹心为最寒凉的部位,吃蟹时切记需要避免食用。
品蟹的步骤:想吃到鲜美的闸蟹,那些复杂的步骤让吃蟹天然就有着一种仪式感!
第一步,拆蟹。蟹有八足两螯,都有鲜美的蟹肉,但是刚煮熟的蟹肉与蟹壳较难分离,故此可以先用剪刀把蟹脚与蟹钳从身体分离出来,等蟹脚与蟹钳放凉过后,就更容易拆出蟹肉。
第二步,揭盖。从腹部软盖处,也就是俗称“肚脐”的位置揭起,我们就可以看到金黄美味的蟹膏。然而不要冲动,大闸蟹最正确的吃法应该是先吃蟹身部分,也就是闸蟹内部白色的肉质。因为蟹膏味浓,容易盖过蟹肉本身的鲜味,故此先吃肉再吃黄才是正确顺序。
第三步,吃蟹脚。标准的吃法是先把蟹脚剪成三截,如果蟹肉还是难以拆出的话,亦可以就地取材,尝试用蟹的脚尖部分把关节间的蟹肉捅出,万试万灵。蟹钳应该用剪刀把两侧剪开,然后再用力把两边掰开,蟹钳部分的蟹肉都自然跑出来了。
尝蟹的风雅:真正的吃蟹高手,可以将吃剩下的蟹脚、蟹壳重新拼成完整的闸蟹。而高手中的高手更是仅凭一把小小的钳子,便可以搜刮出一只闸蟹的所有美味角落。吃蟹更是中国自古以来的赏心乐事,甚至还有古人说:“一手持蟹螯,一手持酒杯,拍浮酒池中,便足了一生”的诗句。如果粉丝大大们想让“全蟹宴”更加风雅,不如用一只大碗盛上温热的茶水,用于洗手,因为茶水可以有效地化解油污和蟹腥味。
闸蟹的搭配:仪式感通常并不是以单一的形式呈现的,所以当吃蟹的时候,选取什么搭配可谓是最花心思了,橙子、姜茶、黄酒可谓最佳搭配。宋朝时有道名菜蟹酿橙,就是包涵了橙子的甜与闸蟹的鲜。至于蟹和橙子同吃会变成砒霜纯属子虚乌有,大家尽可放心。而姜茶可以解腻、暖胃,搭配寒凉的闸蟹再合适不过。黄酒也是同样道理,还满足了我们可以小酌一杯的口腹之欲呢!
最后,小编还是要再三提醒读者们在吃蟹时务必节制。从营养学的角度去看,一只大闸蟹就拥有约210毫克的胆固醇,而成年人每日胆固醇的摄取量应少于300毫克。故此,一只半的大闸蟹已经轻松让成人一天的胆固醇摄取量超标。而从中医角度去看,蟹子性寒,也不宜多吃,建议与黄酒或姜茶一同食用。
传说许仙与白娘子正是在中秋这天一起品尝闸蟹,对坐饮雄黄,才有了白娘子醉倒销金帐和后续的一系列故事;而辣手摧花的法海在某些故事版本最后也变成了一只螃蟹。古人对于蟹子的喜爱绵延至今,写进了中国人的基因。闸蟹超脱了食物范畴,进入了文化的领域,成为流转的记忆符号。而我们的生活,也因为这自然的馈赠而平添仪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