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为10月22日在“知识的力量”2016自媒体知识经济大课中 头头是道基金董事姚臻女士分享内容部分整理。
2016年消费的几点变化
1、用户属性区隔阂消费分层逐渐形成(性价比、服务、细分)
2、视频成为消费环节的关键工具(链接效率迅速提升)
3、付费意愿明显提升(免费互联网模式悄然改变)
消费者愿意为优质内容付费。即从想要提高效率转为帮助判断决策。(搜索-付费买单)
4、时间成本变得昂贵(碎片化、精准)
付费意愿增强,消费升级的同时,我们一直在找与自己(时间、金钱)相匹配的更精准的消费。
现象是大部分人觉得时间不够用,大量碎片化时间干扰消费者要做的重要事情,(对内容、公号、自媒体疲惫;无法消费已购产品,如:运动健身),因此同好需求需要得到精准判断。而谁能更节约碎片化时间,更精准、有效达成交易才是真正的商业核心。
5、介意消费的品质感和标签化
比如你消费一种产品是否愿意晒朋友圈(情感满足);认为自己变好、聪明、归类于哪种人?(最基本的心理诉求)
生活方式不可逆的/必然的趋势
知识逐步地共享化(开源)
产品逐步地拟人化(服务)
所有权逐步地临时化(租赁、分期付款)
学习传播趋向实时化(互联网、直播)
消费升级被得到大家认可,是因为人们更理性;产品、商业结构、模式能够在真正意义上得到满足和幸福,其表现为(达人、KOL、内容极大丰富、只有想不到没有办不到)
消费升级到底在哪儿升级了?
产品升级、服务升级、品牌升级的表现是产品更多元、消费者愿意付费、不在意价格而是是否喜欢、更需要服务(是否能满足内心诉求、陪伴我的孤独和寂寞,更追求个性化。
每个人都能按照自己意愿、幸福、自认为好的方式在生活。
我们不能只做有情怀的产品,还需要被认同,只有当你产品被很好地认知,很好的购买,才是实现你的商业价值最后的规则。
什么是被认同的产品?不仅商品本身有价值,还有社会价值、能得到认同被人买单。
创业公司在消费升级中的思考
1、视角:
如果你只是一个小生意不要拿投资人的钱,你也能够很够尊严的活下去,站着把钱赚了,
投资的逻辑:是否能做规模?模式能否复制?有没有关键议价能力?是否在整个产业链、生态链中创造核心价值(超过市场普通收益价值的能力)?否则无法实现很大的改变消费逻辑、占领消费市场很大份额。
2、到达的两种路径:
a、从内容到用户到变现(现场大多数做内容、自媒体的人群途径)
b、商品+内容+社群运营的两种思路(2016年很大变化:线下有强大供应链、产品配置能力的人途径)
导致人们对自媒体投资价值产生怀疑的原因(下面的通路比上面的通路更自然、快捷)(方法:好产品+好内容+线下活动。致使我们把用很长时间积累沉淀下来的消费拉到另外的平台)
所以,现在要想形成一个有商业价值的商业闭环仅有自媒体、内容远远不够。必须要考虑商业意义、价值,通过什么方式变现?
3、商业本质:
做内容是为了什么?维护社群,得到崇拜,kol、自带粉丝?是真正诉求OR是一个独立商业公司和值得投资的团队?
为何这些年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做内容的人越来越多,而消费者开始厌倦:无法持续消费、跟踪内容,公告被搁置,我们真正能经常用、沉浸下来的工具、内容好不超过10个,所以重点在于是否能真正形成稳定的人群(粉丝、也就是10个中的一个)不断为你付费、复购、产生粘性。
4、生态借力和共享(做商品还是占赛道)
此处针对第二种路径
大量企业(像此次淘宝双11一定是会打KOL打精准路线;包括为什么网红红?是借用展现的模式、方式建立更快更直接的通道将产品、消费内容与人联系,但需要考虑效率、持久度)
所以,创始人一定要清楚,我今天做这件事在产业链中,哪几个环节可以做,其余环节借用谁去匹配完成共享。
因为文化消费特点:个性、多样、产品极大丰富化,所以尤为重要。(如:对有心理诉求的人,是否需要旅行?锻炼?电影?吃饭?这些需求中大部分需要产业链配置完成)
投资人关心什么(仅代表个人观点、市面上很多基金、喜好、偏好不一样)
1、团队:属性定位、战略思维、重数据分析、强执行能力
一个团队是否投资价值,一定是有个综合能出好产品、商业变现一个闭环行为的公司。
leader:能力到达程度、做成何事?
团队组合能助其做成何事?是否强执行力?(很多人强社交能力,故事会讲,但执行差,对产品专研及细化要求不高;而产品极度爱好者,对经营不上心或者不敏感)
团队:对产品内容本身理解透彻,有战略格局(文化类项目对消费理解,对产品本身的喜爱,情感述求高);
运营数据分析和跟踪,采取何种方式补救、测试、完成整个产品架构、结构设计。
强执行能力在文化产业投资领域不投的原因占到60%。
2、瓶颈端的供给者:优质内容的生产者(品牌、服务、知识)——最关注的
人人都想要更好的消费(对旅游、教育、娱乐行业、内容生产——直播,都不满意。哪怕今年如此差的电影市场,仍有很多人愿意去电影院消费,冷是因为对电影内容不感兴趣或者口碑不好)。
市场上消费这端是刚需,关键是内容供给方是否有能力满足消费者需求?是否能通过自己的内容产生品牌、服务,最后产生产业价值链,是目前对文化产业最大的评判。
(模式很重要,人员大于模式本身,数据分析、运营逻辑、产品更好营销、更快到达用户,提高效率,减少用户决策时间、消费中的浪费,其实每个生意到最后是消费,消费是均衡的,收入持续上升但结构在发生变化,一日只有三餐,一天能消耗的只有24小时,如何利用好时间、产品,让我们真正的消费者得到满足,用户粘合在平台上,最后实现商业价值,这是一个对比,良性的循环状态。)
3、强运营、价值链清晰、有议价能力、创造现金的能力(我个人推崇未来生态链共享机制、共享共赢,没有一家公司在文化产业里可以完全形成一个闭环)
你的核心价值?在整个产业链中能获得多少超额收益?在整个现金链通道中是苦逼还是把握整个产业链销售中有强议价能力或超额收益?
4、未来的走向(公司价值的定位)
文化产业值得创业和投资是因为:我们认为未来在整个文化产业并购浪潮中,文化的各项小而美、有自己核心优质内容生产端、他们不会被灭掉,会被各个平台所需要,关键其自身的议价能力能做到多大,发展到多大。
所以,大家会理性评估文化类产业公司是因为大家一定会考虑未来退出通道在哪里?估值的高低会直接影响到我是否有机会退出,
其实无论是做企业还是想创业的无时无刻不在想着找市场、挖客户需求,很多时候都会说看不懂现在的消费者和市场环境了,其实有时候自己挖空心思想,不如看看成熟的投资人怎么做的,他们怎么说的。
对于个人而言,不仅需要学一点儿投资知识、还需要学一些公司管理,你有没有想过像管理一个公司一样管理自己呢?比如:你的能力如何?你对自己是否了解?能够很好的营销自己?你是不是一个强执行能力的人?你的个人壁垒是什么?有没有很好的议价能力?你未来的走向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