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柳七归来
通常,人们把请求别人提供某种帮助,或者从别人那里分享某种荣誉称作“借光”。这个礼貌用语由来已久,今天我们就来讲讲它的典故。
据《战国策·秦策》记载,战国时,秦国将军甘茂劝说秦襄王,将占领的韩国土地还给韩国,以示两国友好。后来小人进谗言,引起秦王对甘茂的猜疑,甘茂只好逃往齐国。当甘茂逃出秦国的边境函谷关时,正好遇到出使秦国的纵横家(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外交家)苏代。甘茂给苏代讲了一个“借光”的故事。
据说,在江边住着许多人家,每晚,各家姑娘们都带着点灯的油聚在一起,把油倒进一盏大灯里,然后一起做针线活。有位姑娘家很穷,出不起灯油。其余的姑娘嫌弃她,说她爱占小便宜,拒绝她来。这位姑娘说: “我虽然买不起灯油,但是我每晚都比别人先来,把屋子打扫干净,把坐席铺设整齐,让大家一来就能舒适地干活,这对你们多少也有些方便。你们的灯反正是要点的,借给我一点光又有什么损失呢?”姑娘们觉得她的话有道理,便把她留下了。
苏代听了这个故事后,明白了他的意思。于是他们俩一齐去了齐国。苏代在齐王面前极力推荐甘茂,齐王便拜甘茂为上卿(相当于后来的宰相)。因此,甘茂能受到齐王的重用,也就是借了苏代的光。
关于“借光”的来源,还有一种说法。相信很多小朋友都听过,这就是著名的成语故事“凿壁偷光”。
西汉时有个人叫匡衡,少年时因为家境贫穷,没办法上学。于是,他就去给一家藏书很多的有钱人当帮工。匡衡给主人干活,却不要工钱。主人很奇怪,问他为什么,他回答说:“我只想借你家的藏书读一读”。主人为他的好学所感动,便借给他许多书读。
可是,匡衡却又苦于晚上读书没有灯光照明,因为那时只有富贵人家才能用得起灯。后来,他终于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就是偷偷地在墙壁上凿了一个不易被人察觉的小洞,每晚就在这个小洞边上,借着邻居家透过来的灯光读书。由于他勤奋刻苦,终于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后来甚至做了宰相。
匡衡借邻居家的灯光读书这个故事,不仅诞生了“凿壁偷光”这个成语,后来还慢慢被提炼成“借光”这个俗语,它的意义也扩展成了请别人给予自己方便的意思。
在朗朗的诵读里知天地,
于温润的文字中明事理。
更多精彩,
敬请关注文集「小清泉学国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