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8:红旗大道(西)红旗大道西段自南门口起,迄于三康庙。此段路是最富五十年代特色。推测起来,应该是边修路边建设,道路带动周边楼盘的开发,以今例古罢。
西段南侧,有一条通往南河浮桥的路,这路上还有赣县政府,自然,那时不叫这个名字,人民委员会还是革命委员会,都有过吧。然后就一些零散房舍,然后就是赣南师专,有长长围墙的赣南师专,进到里面,一条有柳树的大路,一边是水塘。然后是师专附中,即后来的赣南纺织厂,可惜了那片樟树林,樟树林中我的旧居。附中隔壁,是冶院的房子,青灰砖房,干什么用的不知道。然后就到了三康庙。
北侧是从一片树林起,也没有规划干什么,也许有,后来就成了西园。再是冶勘二队,再是一些空地,房舍,然后是林业局的大楼,像宫殿一样庄严的大屋顶,正门上有毛体“绿化祖国”四字,估计放大时有些走样,反正“绿”字我看是不像。尔后是冶金学院的围墙,大门,钢铁焊成弧形的门拱,上书“江西冶金学院”字样。又是围墙,迤逦到三康庙,与西郊路相接。
红旗大道西段总体变化不大,除建筑日新月异以及南门口商圈外,格局还基本是那个格局。红环路是没有的。最值得称道的是这段路的绿化,大樟树,银桦和夹竹桃,高低层次错落,树荫下间隔布设一些绿色的长椅,很时尚性感。在有雾的清晨,初阳斜照,逆光中的人物,无论动静,一下子都会高大起来。樟树并不是速生树种,慢慢长大的红旗大道,有一种沉稳自信的大家风范,应该是中国最美的城市道路之一。
五十年代末的一天,应是我五岁左右,母亲带我坐上那种木板钉成的公共汽车,经红旗大道到附中去,郊区的道路,阳光灿烂。我有一支红蓝铅笔。七十年代中期,从乡下回来,坐长途班车到达沉沉暮霭中的红旗大道,一种游子心情油然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