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新观点,尊重不一样。这里是千语新说。
Hello,大家好,很久没见面,不知这半年大家过得怎么样,无论如何,2020年大家辛苦啦!2021,会有更好的事情发生。
2021年的第一天,想和大家聊的内容是关于“人生的选择”。B站up主“吟游诗人基德”有一期视频《为什么奋斗到博士,却选择放弃一切》,从近几年频发的高校生自杀事件引入,分析了当今社会“单一线性价值观”下容错率过低,导致人的心理压力无法纾解的结构性矛盾问题。视频的最后提出了解决的思路:“既然我们看出这日复一日的内卷空洞无聊,那我们就必须要问一个问题,我到底想要什么?我想要的是留在大城市吗?我想要的是大house吗?我想要的是做人上人吗?还是我想要的仅仅是家人朋友在一起的快乐,以及日常生活的尊严感。问清我是谁,我想要什么,再去做手上的事,而不是担心被别人甩下,在阶级跨越的焦虑中惶惶不可终日。”
这个结论被我一位朋友称作是“有力量的安慰”,我深表赞同。但我们可以按这个思路想一想,弄明白“我到底想要什么”,是一件简单的事吗?
其实是非常难的。
首先,思考是一种稀缺的能力。这是一个有点遗憾的事实,大多数人是缺乏独立思考能力的,最典型的表现是,一个人可以说出自己赞同什么或不赞同什么,但说不出“为什么”,即只能输出价值判断,但无法进行逻辑思考。对“流行的”“主流的”“别人说的”东西被动接受,不去思考这些东西是好是坏,是不是自己想要的,这是因为他根本没建立起可以用来判断的思想体系,所以无从判断,只能人云亦云,跟随大流,把大流当作自己“思考的结果”。这样的人是没办法“思考”出自己想要什么的。所以,靠自己弄懂“我想要的东西是什么”看起来简单,实践起来门槛很高。
其次,试错的代价在单一竞争模式下被无限推高。如果说靠自己思索比较难,那么还有一条“探索自己”的道路——山本耀司说,“自己”这个东西是看不见的,你得撞上一些什么,反弹回来,才会了解自己。就是通过不断地实践,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撞上一些什么”,来了解自己。但我们现在的价值观逐渐拧成一股绳子,没有分叉,直指成功,在这样单一的线性竞争社会里,容错率太低了,大家都紧紧抓着自己手里的“绳子”, 不敢去撞什么,害怕自己离开队伍去寻找自己的边界,等弄明白了边界再回来,就跟不上了。“我想明白了,比起功成名就我更想要的是小富即安,老婆孩子热炕头……”“我不想结婚,我只想有个属于自己的小孩”“我不想上班,只想咸鱼”即使真的探明了自己的边界,你敢说出来吗?你敢坚持吗?你敢松开手里的“绳子”吗?
既无靠“想”就能想得明白的能力,又不被允许在大量试错中不断修正方向,人生之路便只能靠惯性和外力推拉前行,不成功者一生都在追逐成功,成功者一生都怕跌下神坛。不过一绳执两端,盖究其因,都怕掉队,毕竟除了眼前的队伍,大家无路可走了。
最后,注意力被人为的“归类”,越收越小。信息化的发展日新月异,大数据对人注意力资源的“定向榨取”不遗余力,大家现在都发现了“算法”的厉害,你对什么感兴趣,就给你推送什么,以夺取你更多的注意——这样的算法有一个被动的结果,其实把人以意识形态为区分割裂开来了,每个人都只看、只听、只说自己认同的,只在自己关注的圈子里“交换意见”,这其实是在不断强化自己的固有认知,焦虑的中产不断与焦虑的中产交流,互补“焦虑”,抬高“焦虑”,除了眼前这一条成功学的绳,大家看不到其他,也抓不住其他。
困境如铁。手里的绳子那么粗韧,看起来那么可靠,但某些角度,又像镣铐。
我们最终不得不承认,能看清自己想要什么的人,是少数的幸运儿。但不被幸运眷顾的人生,就不值得过了吗?也是值得的。找寻自己内心所求,就像是给自己的人生建目录,这个工作无法依赖他人,也很难找到什么既定的指引,现在想来,我建千语新说这个专栏的初心,既是如此,保持对自己的记录、观察和思考,明晰自己想要什么,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那就一起加油吧,新的一年到了,即便路遥且阻,天漫且寒,但也罢,怕什么真理无穷,进一寸有进一寸的欢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