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生态环保意识的提升和生活方式的日愈改变,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就是在山村也很难见到袅袅炊烟。人们都在用媒和液化气做饭,干净卫生,快捷方便代替了之前的柴火。于是,炊烟也只能在逢年过节时偶尔看见到。
周末,在家整理房间时,发现了一本由作家巴音博罗写的巜怅望民间》。这还是二OO八年出版的,迄今有十一年了。这里有对乡下农村炊烟的叙述。
"炊烟是母亲佇立村头呼儿唤女的回音,是一首古典田园诗的韵脚;是田野深处的客家山歌的回荡″。
炊烟里充盈着山里人的喜乐年华,那些熟悉的厨具与餐具尽是质朴和木讷。粗陋,简略的器物中展示出时光的沧桑和厚重。多少年来,我们一直眷恋,回味炊烟袅袅当中的青草气息。
一个人在炊烟中慢慢地变老了,反反复复想着往昔的日子。
花开花落,百年一瞬。
炊烟是稻香中的一缕香魂,缭绕在村子上空,延续在青銅典籍和历史的册页之间。
"油灯灭了,电灯亮了,犁耙打了,拖拉机来了,土坯房弃了,砖房建立起来了″。
炊烟少了,,天空碧了。
炊烟少了,日子好了,从摆脱贫困到解决温饱,村民们的日子变的更美了。
炊烟渐行渐远,路子越走越宽。蓦然回首,炊烟的故事,成为了我们的一段悠悠乡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