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老师的修炼需要一生,虽然一生也未必能修炼成一个好老师。
一个好老师的教学水平有N面,今天先写这三面。
1.从教育理念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教育理念是一个教师的教育主张,教育认识,教育信念,教育理想。一个老师的教育理念对于他(她)的教学生涯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如同一个人的格局有大小,眼光有长远,视野有宽窄,这一大一小,一长一远,一宽一窄,就划开了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区别。有的成了一辈子的小老师,有的一辈子成了大教育家。虽都是一辈子,结果和过程却都不同。小老师对付着、抱怨着,拿了点薪水养家度日。有着教育理想和信念的老师忙碌着、反思着、幸福着,如一只辛勤酿蜜的蜜蜂,如一株默默生长的参天。
在你开始一堂课的时候,什么在你眼里是最重要的?教材?教案?进度?想想一开始当老师的时候,这些在我心目中是可测的,是每堂课后可以检验的。但现在越来越觉得人是最重要性的,否则你的进度是为谁在进度?教材和教案是为谁在设计,为谁而存在?
现在更在意的不是设计教师教的活动,而是学生如何去学的活动。想想有学生丰富多样参与的课堂一定比满堂灌的课堂要收获得多。因为学习的金字塔原理告诉所有的教师听讲的学习是最低级的学习。
现在更在意的不是整班学生,因为没有整班学生,只有一个一个学生,学生是个体的,如何每个学期后学生在教师的心里立体多元起来也可以算是一项教学任务。
现在更在意的是倾听,倾听不仅是一种态度,更是一种能力,一个能倾听的老师才掌握了教育education的精髓。Educate的原意是引发,引导,在倾听基础上的提问和引导对于大学生是适合的,因为教育的本质就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
现在更愿意去鼓励。中国不论教育还是家庭,总以为严厉就是爱,批评就是爱,而不知人最重要的心理是被赏识,被认可,尤其是公众场合下的赏识和认可。到现在为止,我的前半生只被老师表扬过一次,而且只是一句话,但我现在还记忆犹新。所以渐渐用“放大镜”来发掘学生的优点,在课堂中表扬学生的闪光点。也用“显微镜”凸显学生的个性,那个性极有可能是学生将来的特色和优势。你能否看见人,一个个未来优秀的人,坐在课堂里,也是一种能力。
2.从知识结构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经常听学生说“我也做不了什么,将来就做个老师吧!”感觉好像老师是最简单最容易的工作,什么人都能当好老师似的。想想国外对一个老师入职前的素质和素养的要求,国内的确让人感觉什么人都是可以当老师的。
仔细想来,做过的所有工作中,最难做的就是老师,并料定一辈子都是自己不满意的老师,因先天不良后天又太晚,每当想到这里就很绝望。
一个老师都需要哪些知识呢?除了自己所教学科精深的专业知识之外,还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以及广博的人类文化学知识,三种知识各占的比例分别是50%,30%,20%,且这些知识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学习。想一想是不是更绝望啊。
精深的专业知识需要一个老师高度了解掌握自己所教学科的原理、概念、事实,前沿,更要教授和训练学生的学科思维特点,研究方法,实践性知识。教师专业知识越是游刃有余,教给学生也就越得心应手。一个上课总是聚焦于知识讲授,聚焦下一步该教什么的老师,是不够优秀的老师,因为他的眼里是没有学生的,因为他(她)根本没有余力关注学生,他(她)的心里全是知识,至于学生的接收情况,了解情况,哪里没有理解,理解的困难是什么,他(她)是心有余而力不足的,这也是一个新手老师和老老师的区别,所以本体性知识的掌握和精进占到一个教师知识结构的50%。
自己学得好未必教得好,教师还需要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老师要用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来组织和构建自己的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例如你的授课流程是否符合学生“浪漫-精确-综合”的认知规律?你的导入是否简单、简短,又与教学核心直接相关?有的老师导入就多达二十分钟,那必然有一个虎头蛇尾的课堂。所以,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被有些专家称为是教师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的条件性知识。
广博的文化知识也是一个教师该有的底蕴和底气。一个饱学多识老师的课堂是丰润的,丰富的,丰满的,学生是被滋养,滋润的,如此润泽的课堂,师生都是幸福的,这样的老师也会赢得学生的信任和爱戴。甚至广博的文化知识也是一个老师的个性、特色和魅力,你是否是有自己特色特质的老师吗?你是否是有自己品牌的老师吗?
这三种知识,需要一定的积累才能成为一个具有稳定结构的知识架,且需要教师的日新月新年新。
3.从提问看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
提问也可以看出一个教师的教学水平?是的,你可以想象一下有的老师一堂课也没有提问,或者有了提问也只是自问自答。你也可以想象老师只问需要学生回答yes或no的课堂。
很少有老师会关注和反思自己的提问吧,细数可能会存在以下问题:1.问题指令不太明确,学生不知所措。2.问题问得单一又封闭,还停留在标准答案的思维上,甚至只问学生一看就知一眼即明的问题,对学生没有挑战,课堂看起来热闹非凡但却无所获。3.问题问得非常随意,简单的一问一答未能将学生的思维引向思考,没有逻辑和认识的长度和深度。
其实,一个老师的提问代表着他对文本的理解程度,代表着他的认识高度。好的问题如果立体,多元,形成链条,就是一堂好课的引向标。师生共同走在一条知识的路上,老师用问题链条带领学生的认识的提高和情感的提升,甚至上完课后,学生不再是原来的学生,有了新东西的生成。
所以,可以从提问上反观自己的教学水平,可以从设计提问上来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不妨遵循杜威的五部认识链条,即感受困难,问题定位,搜集材料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实践来设计自己的问题链。
薛老师说:“问题链”是指教师为了实现一定的教学目标,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或经验,针对学生学习过程中将要产生或可能产生的困惑,将文本知识转换成为层次鲜明、具有系统性的一连串教学问题。它是一组有中心、有序列、相对独立而又相互关联的问题。所以,问题链是一问连着一问,环环相扣,步步深入,围绕着难点、重点、教学目标,教育目的来生成,具有开放性的特点。
每个阶段的问题也是不同的,导入时提问要唤起学生的兴趣,最初的提问要注重学生对文本的宏观把握和梳理,中间的提问渐深到微观和细节,需要设计出逻辑上关联,螺旋式上升的问题,最后环节的提问要注重与学生自己的相关相连,与学生的生命打通,具有多元性,开放性,创新性。
每一次提问希望都是必要的,都有助于学生思维的飞跃,将学生的思维一次次推向高潮,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质疑,最终提升学生语言和思维共同发展。
用问题促进学生语言的输出,用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用问题将师生围绕在伟大知识的周围,好的问题就是一个教师高擎的火把,照亮了整个课堂,照亮学生的心和眼。你的课堂学生的脸是否有豁然开朗的熠熠闪光,你的课堂是否有学生发出“哦”的惊喜和意外?
课堂就是一个教师的道场,用我们用生命布道的地方。不断修炼,只为成为一个好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