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某事正纠结时,从深圳跑来的友人说:"有没有第三种选择?"我说没有,说完的那一瞬间忽然反应了过来。
想起《奇葩说》23期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辩题:"生活被工作填满,要不要辞职? ”这场辩论赛很精彩,各有解读,最后谁也没能给出答案。看完后,当时稍作了一下思考: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价值观,这个命题于不同的人无疑有不同答案。于节目而言,一场精彩的比赛正是辩论的吸引力所在。于观者而言,辩论赛里提出了不同的视角,多元的价值观,又何尝不是一种维度。答案并非是要与不要,非此即彼的选择往往是最下策。当我们不能做到兼得的时候,我们才需要做这个选择题罢了。
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面对这样或那样的矛盾、冲突或两难,也常常习惯性的陷入是与否,要与不要,对与错,好与不好的思维定势里,有时忘了我们还可以有第三种选择。
无独有偶,闺蜜给我传来了出行方案,结合我俩实际情况,十分钟内ABC三种出行方式,这是我们高效确定行程的原因,这样的畅通感使彼此很快协同,再调整时已经不是去与不去的问题。自己总结一下,关于第三选择,于己还是于他人,都需要换位思考,当以一种同理心去面对时,问题比较能够得到有效解决。
这几天,有本书也被推到了我的书单里,美国管理学大师史蒂芬·柯维的《第3选择》,书中说:"永远不要停止相信第3选择的可能性。"对此,他列举了一个关于油漆工的案例:
面对棘手的难题时,大家都习惯用第一选择(按照“我”的方式),或者第二选择(按照“你”的方式)来进行。到底是你的好,还是我的好?不论选择哪一方,都会有人觉得受伤或牺牲,这样就容易引发冲突。这时候,我们就必须改变思路,跳出你或者我的单向思维,巧妙运用第三选择思维,让双方共赢、共同创造出一种新局面,这样一来,难题自然就迎刃而解了。
新的选择不是妥协,不是对抗,是将我们和世界的关系变成了合作,从此终止了你死我活的“战争场面”。如果你在生活中时常会感觉到自己被困在一处,无法跳出原有思维惯式的时候,不如问问自己,真的没有更好的解决办法吗?第三种选择是什么?每一件事,都存在第3种选择;每一个人,都有第3种选择的力量。
看到书时,我庆幸半个多月前,关于孩子的暑假补习,因为第三种选择,让孩子愉快接受。父母与孩子之间的沟通有时是一种博弈,出发点没有对错,各自有各自的道理,把选择权交给他,是更快协同的方式。
有一则关于路的人生哲理小故事:老和尚问小沙弥:“如果你进一步则死,退一步则亡,你应该怎么办?”小沙弥毫不犹豫地说:“我往旁边去。” 一句话让人恍然大悟。
路的旁边还有路,我们永远都有选择!不要用自己的定势思维将自己逼到"
Yes or no"。自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