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红柳绿竞芳菲
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字里行间外溢的是一丝淡淡的哀愁。春花烂漫,佳节正好,一缕清风,一帘细雨,吹面不寒,沾衣欲湿,不浓不淡,融于自然,清空所有,享受当下。
唯美的文字,恬淡的意境,围筑的是没有被世俗沾染的纯粹。自然的,止于原生态的本真呈现;社会的,有了芸芸众生的碌碌穿行,残存的只有点滴的烟色。有了烟火味,这个世界不再混沌一片,不再被原始的野蛮充斥;有了烟火味,也就有了生命的气息,也就少不了生离死别、爱恨情愁。当这些交织在一起,每一个置身在尘网中的生命体也就不再是孤零零的存在。这种千丝万缕的关联,情感的碰撞发出的声音,划过的痕迹,高低强弱,深浅显微,都刻录着一种生命的印记。
“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自然物态在自己生命的节序里展演生命的程式,不需要外物的强加。花开花谢、潮来潮往,物语无声,彩绘出一副尽态极妍的宏阔画卷,山川河流、花鸟虫鱼,自然的着色,原生态的呈现。世界因它们的妆点才有了勃勃生气,有了四季更迭,物候的变换而富有情味。来于斯,归于斯,不带有任何的乖戾。也许正是这份纯粹释放出的磁性,才吸引了无数因在尘世挣扎而身心俱疲者绝迹红尘,归于大化的隐者。
选择与俗世的告别,要么源于外力的强加,要么是自觉性的心向往之;选择投入山林,要么以殉道的决绝,要么是行于红尘而不为红尘裹挟。不论出于何故,症结在于现世的世界给自己带去太多的伤害,让他感受不到阳光雨露,享受不到温存。毕竟是凡胎肉体,以五谷杂粮维持生计,无法做到纵浪大化中,不喜也不惧。伤心事绝尘寰,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诠释的是人生的洒脱。不过,放眼当下,真正能够做到物我两忘者又有几人。
自然无过,红尘有劫。一株草的荣枯,一朵花的开谢只是在各自的生命状态中呈现,当移植到社会观照人情世态,就有了喜怒哀乐怨:“久旱逢甘霖,他乡遇故知。洞房花烛夜,金榜题名时”书写的是人生四喜,而“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则是赤子情怀的外铄;“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残酷中的雷霆之怒,“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对腐败不公的愤怒;“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好景不在,美景即逝,白驹过隙人生的消逝的哀伤;乐即是小巧、轻快而短暂的喜,“逢郎欲语低头笑,碧玉搔头落水中”描绘的是一瞬间的美好所带来的短暂的心理体验;至于怨,如果能够拿捏好“怨而不怒,哀而不伤”的尺度,就显得的格外蕴藉,像“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传达的就是这种情感。
作为社会的人,因为有了五情相伴,所以看世间风物,观人情冷暖时就没有了恍如隔世之感。这种近距离的体验,不论是细微的,还是炽烈的:白茫茫大地一片真干净,感受的是内心的澄澈透明;金风送爽谷满仓,带给人的是厚重与充实;接天莲叶无穷碧,呈现的浓烈与热情;至于姹紫嫣红竞争春,书写的生机勃勃的活力。时间的交替,风物的变换本身自然的存在,但是当把它们与世情对接起来,一枝一叶总关情,一山一水蕴满意。于是,就有了泪眼问花花不语的感伤,就有了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的感喟。
当然,每一种生命姿态的展演,无生命的自然呈现也好,有生命的自觉展现也罢,一旦进入世情社会,都因人的不同人生际遇而被赋予了独特的意蕴。灞桥近处杨柳依依是执手相看泪眼的依依不舍,“桃花潭水深千尺”隐喻的是意笃情深的友谊,“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传达的苦苦的心思。人是自然的人,更是社会的人。肉体的支撑,精神的涵养,也就有了感受人情冷暖的体验。有了这份情感的储备,也就拓宽了生命的维度。
春风又绿江南岸,春回大地,春意盎然;桃花依旧笑春风,蜂蝶争艳,相时而生。纵被春风吹作雪,绝胜南陌碾成尘,诠释的是一种生命的姿态。一年之计在于春,刚起头儿,有的是希望。一枚枚含苞待放的花蕾,积蓄的是力量,蕴涵的是生机活力。桃之夭夭,灼灼其华。无需豪言壮语的呐喊,无需响彻云霄的擂鼓,在斗芳菲的桃红柳绿竞争春的春潮涌动中相时而动,惜时而作,就不会辜负了好韶光,更不会误了卿卿性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