硒都最不缺的就是美景、美食、美人。其中最让我留恋的当数硒都美食,可谓抓住了胃就是抓住了心。
豆皮是硒都土家族的传统食物,与武汉的豆皮是两种完全不同的食物,同名小吃各有特色,都爱得不得了。硒都最常见的豆皮为米豆皮,米浆经过漏斗落在热锅上,烙成条状即可。为了方便保存和运输,会制成卷状晒干。干豆皮与湿豆皮嚼劲也有很大不同。
老城区中最闹热的吃豆皮处要数六角亭上的廖家与李家。说这俩家最闹热,有失公允,毕竟人数不是城里最多的,但噪声和等待的埋怨声一定是最大的。
廖家与李家利用各自住所向外开门作为门面,一扇看得见沸锅的大窗,一扇进出络绎不绝的小门。内部布置简陋,食区只有几副极其矮小的传统木质桌椅,且不配套,光线昏暗,条件艰苦,左看右看都不像一家合格理想的早餐铺。
穿过沸锅的热气腾腾白雾缭绕,还来不及看清老板的脸,先叫上一碗最爱的肥肠豆皮。付过钱,老板忙着下锅,来不及招呼,只能自己四处穿梭寻找小板凳。最早起家的老廖家由于室内狭小,人头有限,饥肠辘辘的过早人们只能挤在道牙子上等候;而新李家除了室内空间,还多了一个后杂院,同一时段能容纳更多人。在李记后院与陌生人拼了一张小小折叠桌,四处搜刮几把小凳,赶忙着把前桌客人的空碗端走,赶忙着坐下宣誓地盘主权,堪称全自助式。
桌椅矮小接地气,一旦坐下气就顺了,也就与站着等候的人不在同一海拔,不在同一世界,埋头于面前的大碗豆皮恨不得与周围嘈杂的等待彻底脱离干系。后院杂物杂草围绕中,客人们焦馋等候上食,从阳光直射处慢慢移至阴影处。老板娘端着放有四五碗豆皮的餐盘出现在面前,“快快快,自己端走”,话余急忙去下一桌。味道不用多说,还剩几口没扒,桌子就被新客包围预定。
廖李两家只供应限量豆皮,早十点半之后所剩无几,想吃美味还得爬个大早。“还有豆皮没得”“没得哒”。这么俏的还有六角亭的烧饼,等我吃完豆皮再去就没得哒,一个都没得哒。
闹热有趣的乡土本味,一旦换个环境便会让人兴味索然,就像叽叽喳喳的土家十姊妹,只有在吊脚楼上才最喜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