需求采集
1. 了解业务
工作结果是一个或者一组能够捕获业务过程中的步骤和判定点的活动图。
明确定义
收集业务领域的词汇,建立领域词典,便于开发人员理解。发现业务逻辑
业务逻辑是特定情况下业务要遵守的规则。停下来做总结
把复杂的问题分开讨论
单独提取出来建立模型。
2. 业务分析
理解用户领域中的主要实体。工作结果是建立高层类图。
分析业务过程会谈
查找谈话中出现的名词、动词以及动词短语。其中一部分可能成为模型中的类,或属性,或操作等。开发初步类图
筛选掉一些与其他名词意义重复或者应该作为属性的名词,并增加代表新类的名词后,得到类的名词列表,用来绘制初步的类图。对象分组
每个组名可以成为一个抽象类名。如人、事物、表单等。形成关联
标记出所有类之间的关联,并标记关联的多重性。可能造成n元关联。形成聚集和组成
填充类的信息
3. 识别协作系统
没有系统是孤岛,必须与其他系统协作。开发人员需找出项目依赖于哪些系统。工作结果是系统部署图。
4. 发现项目需求
在整个开发过程中需经历多次产品会议。工作的结果是一个包图。每个包囊括了一组用例,代表一个主要功能模块。
开发项目映像
根据业务模型图规划项目。相当于战略层收集用户需求
相当于范围层,确定需要做什么。
用例分析
1. 描述用例
工作结果是一组用例图。需要说明的内容——
- 场景的简单陈述
- 关于场景的假设条件
- 用例的发起参与者
- 场景的前置条件
- 场景中与系统相关的步骤序列
- 场景完成后的后置条件
- 用例的受益参与者
2. 细化类图
在类图中加入关联名、抽象类、多重性、泛化和聚集。工作结果是一个细化了的类图。
3. 分析对象状态的变化
进一步细化模型,展示出对象状态的变化。工作结果是一个状态图。
4. 定义对象之间的交互
工作结果是一组顺序图和协作图来描述对象之间的交互。应包括状态变化。
5. 分析与协作系统的集成
要确定与协作系统集成的具体细节。工作结果是详细的系统部署图和数据模型。
界面设计
1. 开发和细化对象图
根据类图产生一些必要的对象图,检查每个操作并开发对应操作的活动图去充实对象图。工作结果是对象图和活动图。
2. 开发构件图
可视化地描述构建之间的关系。
3. 制定部署计划
工程师编制系统的部署以及系统与其他协作系统集成的计划。工作结果是部署图,图中表明每个节点中驻留了哪些构件。
4. 设计和开发用户界面原型
用户界面应考虑所有用例的完成。工作产品是屏幕界面原型的快照。
5. 测试设计
用例是测试依据。工作结果是测试脚本。
6. 开始编制文档
项目开发
1. 编制代码
根据掌握的类图、对象图、活动图和构件图,程序员实现系统的代码。
2. 测试代码
测试人员运行测试脚本,评论代码是否做了预期工作。
3. 构建用户界面和用户界面到代码的连接及测试
构建用户界面并将界面连接到代码。且要进一步地测试,确保用户界面工作正确。工作结果是带有用户界面的功能系统。
4. 完成文档
部署
编制备份和恢复计划
防止系统崩溃。安装系统
测试安装后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