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一年刚刚开始的时候,我们往往会雄心壮志地设定一系列目标:比如今年要读30本书,完成GMAT考试,减到90斤,等等。可是春节已经过去了一大半,却还未开始行动,心想“春节是难得的放松时刻,先好好享受吧”。终于春节过完了,我们难得得看完了10页书,听了一天新概念,跑了一天步,然后呢?然后就没然后了。我们似乎把自己的新年目标忘了。“这书太难啃了”,“这单词怎么总是也记不住,坚持了30天一点效果都没有,算了。”,“回来太晚了,吃完饭都快9点,根本没时间跑步”或者“先吃完这块蛋糕再减肥吧”。总之我们总是有很多理由。等到年过一半,忽然惊觉年初设定的目标离自己越来越远。于是我们可能重新勤奋那么一周,又偃旗息鼓了。为什么我们总是会陷进这种“新年决心效应”的怪圈?而身边却有那么一群超级自律的人让我们望其项背。
人与人之间根本的不同是元认知的不同
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不同是什么呢?
抛开表面来看,人与人之间最根本的不同其实是认知的不同,更具体来讲是元认知的不同。
元认知这个词,乍一听,可能有点陌生。我们先从认知开始,认知,是指人们获得知识或应用知识的过程,或信息加工的过程,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过程。它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和语言等。那什么是元认知呢?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或者说思维的思考。这就像哲学家阿尔贝·加缪所描述的“智者就是时刻观察自身精神世界的人”。智者也可以理解为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元认知能力弱的人,大部分时间是被大脑控制的,而没办法主动去控制大脑。比如说你很容易被对方的语言激怒,你在美食面前总是忘记你要减肥的初衷,你总是容易受情绪干扰,其实就是因为你是站在最底层与大脑“打架”。而一个优秀的思考者即元认知能力强的人,却可以通过有效的办法升级自己的大脑,不断站在更高的层级去控制、监控大脑。
元认知通过反馈回路有意识影响我们的大脑的意识空间
那元认知是怎么去控制我们的大脑呢?
我们的大脑像一个模块化的加工系统那样运转,可以将这个系统想象成一个庞大的反馈回路群带动。向系统中输入信息/外部事实,并评估它的相关性,如果相关,下一个评估就要根据这条信息确定行动或不行动的结果。如果做出行动的决定,行动就发生了。这里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举个例子来说,我做完月子之后去称体重发现自己比孕前胖了近20斤(信息/事实),而这影响着我的外在形象(相关性),这时候我就在想我我是不是要开始减肥重拾以往的身材(结果),那就意味着我从现在要开启我的饮食管理和健身锻炼了(行动)。然后我就不停的观测我的体重,行为的后果将作为新的事件回到反馈回路中,如此反复。
元认知就是通过在这个反馈回路中施加影响从而有意控制我们的大脑。它就像一个旁观者一样,从我们的思维中抽离出来,并且对思维施加更多的有意识的控制。再举个例子来说,有段时间我很懊恼,觉得自己拖延症很严重,我不断怀疑自己是否有自律的能力,而这种很糟的感觉对我完成目标的能力也造成了很大的阻碍。以至于我对任何有价值的事都提不起兴趣,更加加重我的自我怀疑,周而复始,陷入恶性循环的怪圈。这其实就是一个消极思维的反馈回路,而当时的我并未意识到。如果我当时知道元认知的能力,我就会告诉自己我真正需要做的是,从问题中抽身出来,以理性的旁观者视角去审视这种消极思维反馈回路。只有这样的立场,我才能够有意识地评估如果继续接下来会怎样,我要怎样做才能扭转这种反馈回路。换句话来说,我有能力去改下这个反馈环路的剧本,做自己人生剧场的导演。
注意上面我们说的是元认知能够有意识的控制我们的大脑,但并不是能完全地控制大脑。怎么说呢?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你视图有意识地去控制你的右手的每一个动作,再使你的头左右摆动。这里,我们不需要去思考这些司空见惯的动作,诸如此类的动作都是系统中无意识自动发生的,我们并不需要元认知来控制。如果要对大脑中的意识空间和无意识空间百分化,无意识空间得占到99%左右,且无意识空间信息加工速度最高可达11 000 000 次/秒,如果我们都要用元认知来控制,我们得累死。而大脑的意识空间信息加工速度最高也只能达到40次/秒。
很多种情况下,我们是有思维惯性的,如非黑即白,以偏概全,给别人乱贴标签等等。这时候在错误的惯性思维造成破坏之前,我们就要利用元认知来有目的的训练集中注意力,并遵守一些原则来惯性思维往错误的方向发展。这些原则包括:
1)仅仅把注意力集中在你能解决的问题上,不要纠结于那些明显不在你能力范围内的困难。
——改变我们能改变的,影响我们不能改变的;
2)当下只专注于一个问题,并投入100%的努力。
——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比尔盖茨的父亲邀请沃伦巴菲特做客,并请沃伦巴菲特和比尔盖茨写下对他们来说最重要的关键词,他们不约而同写的都是“Focus”专注力。
3)关注自身的改变,不要妄想改变他人。
——“谁也无法说服他人改变,因为我们每个人都守着一扇从内开启的改变之门,不论动之以情晓之以理,我们都不能替别人开门”
4)把不能面面俱到作为一个选择。
——有时候Say No也是一种智慧。
5)记住你不是你的想法。
——大脑片刻不停地往意识空间里塞满各种各样的想法,但这些想法并不能定义你自己。我们要怎样处理这些想法才是关键。
当我们不停地去学习运用元认知来控制大脑的意识空间,增强我们对外部世界的适应力时,我们就会达到一个高度自律的阶段。
30个逆转思维的工具
那到底有什么办法提高自己的元认知能力,完成升级打怪,克服不可预知的障碍,成就自己渴望的人生呢?最重要的是去“做”。
在《元认知》这本书中,David DiSalvo为我们提供了30个改善或逆转我们思维的工具,分为四大类,个人(内部世界),外部,联系(人际关系)以及生物化学。
1)使用意识楔——当你愤怒快要失控前,请给自己按一下暂停键,先冷静下来,即三思而后行,尤其是在做重大决策前;
2)学习停止想法——和使用意识楔相似,当你有一种不好的想法时,你可以命令自己停止。比如说我最近就遇到和洗衣店的纠纷,但人不在上海也无法面对面解决,电话中无法协调,陷入苦恼中,我就有意识的告诉自己停止想法,不要陷入烦恼中。两天之后问题竟然自己解决了。
3)使用习惯改变的黄金法则来转变你的行为——当习惯养成之后,比如将坚持每天更新一篇文章,成为就像吃饭、睡觉一样是一种不再引起意识注意的行为之后,你会大有益处;
4)用信念对目标进行严格审查——当你坚信你可以达成目标之时,你才有可能调用各种资源去努力达成目标,试想你都不相信自己能达成目标,你还会去努力实现目标吗?这也就是自证预言;
5)为自己写讣告——这就类似于生命只有最后一天你要做什么的命题,只有到这个时候,你才能知道到底什么对你来说才是真正重要的东西,你将不会将自己局限在眼前的一件不开心的小事,视野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6)将自己置于可怕的失去体验中——和上面很像,对最坏情况的设想,往往能阻止最坏结果的发生;
7)有目标不过度——有目标是好的,但不能过度狂热,记住过犹不及;
8)了解情绪体验的反馈回路——在你意识到自己即将愤怒而失控之前,请提前干预反思;
9)同步的有意识和无意识动机——不要陷入无意识的自我欺骗;
10)寻求心灵上的整合——我们的心智也受到他人的影响;
11)加强周期性的静心活动——冥想对于增强注意、提高聆听自身声音很重要;
12)挑战你的判断式启发法——不要陷入思维惯性;
13)即兴的大脑共振——与他人的大脑共振,当帮助他人时,我们自己也会获益;
14)总在做事中——就像Nike的广告语Just do it。你不行动,你怎么知道你不会成功呢?你必须要一直做事,从而抵消力不从心的感觉;
15)支持自我——自信,不仅代表可以勇敢说不,也代表有权对自己决定的结果负责;
16)保持韧性——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开篇所说,人生充满艰难,我们必须要有极强的适应力去面对真实的人生;
17)对失败进行评估——想要让失败作为成功之母,首先要搞清楚你为什么会失败,你都搞不清楚你为什么会失败,你怎么能吸收经验教训,走向成功呢?
18)研究热爱自己事业的人——想要成功,先去看看那些你所在领域的高人是如何成功的。他们似乎都包含这些因素:热爱自己的事业,从小养成习惯,组合型思考者,专注而不关心别人的想法,天生的继任计划者,会停留也会离开,无人能阻挡他们完成目标,毫不费力吸引他人,从来不计较蝇头小利;
19)向认知先哲们学习——品读他们的著作,内化我们的智慧;
20)提高你的想象力——想象力能帮助我们认识到我们被影响的方式,从而更好地控制思维和行为;
21)增大文化投入——对美的欣赏能力会让你受益;
22)开始阅读挑战性书籍,观看挑战性电影——永远躺在自己的思维舒适圈中,如何成长?
23)思考你的成就以及对他们的影响——虽然我们要适应这个竞争的社会规则,但如何在取得竞争的时候,抱着双赢的思维,而非我赢你输,将让你走得更远。
24)了解自我管理的要素来提高表现——刻意练习;
26)用身体管理心智——运动将帮你构建一个更加自律的人生;
27)嚼口香糖
28)补充葡萄糖,增强自制力
29)睡眠充足,防止大脑过热;
30)时刻关注你的化学阈值,特别是酒精;
古语云“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实则非矣。无数科学研究证明人脑的可塑性在后天亦可增强。当然这并非易事,就像《少有人走的路》中开篇所说,“人生是艰难的”。我们总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选择和问题,只有在这个时候元认知能力才显得可贵,其高低也决定了我们人生的走向。
行动起来让我们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的思考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