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六一”儿童节,孩子放假一天。征求孩子的意见,问想去哪里玩,孩子回答,想去妈妈的老家玩。
“六一”这天一大早,我们就出发了。车子行驶在高速公路上,透过车窗看到路两边的麦子已经成熟,黄灿灿的一眼望不到边。望着逐渐倒退的麦田,思绪飘回到了孩提时代……
~1~
那个时候麦子熟了,人们主要用镰刀收割,所以家里有几个壮劳力是最令人羡慕的。
在我的记忆中,田间地头,麦收的时候常常有一种鸟,叫声凄厉,就像在喊:“算黄算割、算黄算割”!意思是麦子黄了,要抓紧收割,一边黄一边割。
外婆还给我讲过关于这种鸟的美丽凄惨的故事。说是有兄妹两人,麦子黄的时候,兄长外出不在家,妹妹一个人忙不过来,后来一阵大风吹过,成熟的麦子全都被风吹落,到手的庄稼颗粒无收。妹妹寻了短见,哥哥回来后,悔恨交加,变成了一只鸟。每年麦子成熟的时候,鸟就出来叫,提醒人们快点收割。
那个时候,学校放“麦忙假”,孩子们回家帮忙收麦。农忙的季节,保住收成是最重要的。
我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父亲给我也磨了一把小镰刀,跟着大人一起上地割麦子。那个时候农村已经实行了联产承包责任制,分地到户。自己种地,交够公粮后,留下的就是自家的。
那时,爷和婆已经不上地了,只在家里干点零活。父亲和母亲是主要劳动力,家里人口最多的时候有八人。虽然父母起早贪黑地干,但每一年,我们家收割完都是村里最晩的一家。那个时候,真心希望有个哥哥,能帮家里干活,分担父母的负担。只是我们家姊妹四人,父亲又是伤残退伍军人,身体本来就不好,可想而知,我们家的境况有多难。
在艳阳高照的麦田里,挥汉如雨的时候,婆有时来地里给我们送水,就会给我们说,想要坐在凉房底下,不晒太阳,就要好好学习。好好学习,是农村孩子跳出农门的唯一出路。所以,在幼小的心里,就埋下了只有好好学习,才能不受苦的念头。
割麦子的时候,我学会了给麦子“下腰子”,就是用麦秸杆打结,用来捆住割好的麦子。
镰刀是当时主要的收割工具,村里也有人用“掠子”收麦。 “掠子”,一种由竹编、绳索和刀片组成的割麦工具。用这个要讲究技巧,村里很少有人会用,只有年纪大一些的“老把式”会用。这种工具比用镰刀割麦快多了。
麦子割完后,捆好的小麦在地里堆成堆,以便装车。车就是“架子车”,用木头做成的,装上车轮,那时就是拉麦子的主要运输工具。能用得起拖拉机的人家不多,主要还是靠架子车。
现在这种“架子车”已经退出运输工具行列,在农村也不多见了。
~2~
麦子全部拉出地里后,放到麦场里继续晒,直到晒干,就可以叫脱粒机来脱麦了。
一家人是无法完成脱粒任务的,就需要分工合作,最少也要五、六个大人协作,才能完成。“分产到户”后,大家都独立起来了,要完成麦脱粒,就要去“换工”。就是你家去几个人给别人帮忙,到时候别人也会有几个人来给你家帮忙。
麦子脱粒时需要人连轴转,机器不休息,一家脱完给另外一家。所以,麦忙季节是最累人的,人不能休息,一连几天都是黑白连轴转,小孩子这时侯也要加入脱粒任务中,主要是给大人运送麦捆子。我曾也加入到这个队伍当中,半夜困的不行了,有时候在麦垛旁就睡着了。
脱粒完成后,要晒上几天,等麦子干了,就要“扬场”。“扬场”就是用吹风机把麦壳吹走,留下光溜溜的小麦。
“扬场”完成后,把去掉麦壳的麦子装仓,整个收麦就算完成。完成的人家就可以自豪地说:“忙罢了!”
参与麦忙是我们农村孩子重要的一课,那时候“麦忙”比上学重要。关键是人人还有个小任务,“麦忙假”结束后,还要给学校上交勤工俭学来的“小麦”几斤。利用空闲时间,去收割完的地里拾麦,捡别人收割剩余下的麦穗,这就叫做“颗粒归仓”。
麦黄的时节,遥远的记忆,在这时清晰地浮现在眼前。那时候的童年是艰苦的,那时候的童年也是快乐的。现在想起来,也禁不住嘴角上扬,真的很怀念那个时候的日子。
~3~
快到家时,路旁的收割机轰轰作响,扬起一片尘土。用手指着车窗外,告诉孩子,快看!那就是“联合收割机”。孩子满是兴奋地叫着,心底里涌起阵阵涟漪,幸福感油然而生。
现在的农民真幸福,麦子熟了,只需一个电话,叫来收割机,人家直接把收好的麦子倒在家门口。有时连地里都不用去,只说自家地在哪一片,在家门口坐等就行。
又是一年麦子黄,今年麦子同往常;又是一年麦子黄,今年收麦不寻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