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端午将至,原来就是按照农历计算,2017年也将很快洒脱过半。
无法抵挡的岁月洪流,真是永远在激荡向前。
每到端午,总能让我对生活充满感慨。不知何年起,端午已经成为生活的一个节点,到此不能不梳理。
也许是因为端午在高考前后,我们不可能忘记高考,也就无法忘记这个美好的节日。
或者是从小听多了关于这个节日太多的故事以及由这些故事引发的种种思考……
这几段好像没有意义,长久不写文章,果然开始手生。
二
端午第一次加进我的人生中,大概是因为我们家乡奇特的民俗。神州儿女都知道,端午节吃粽子。
可是我们那里偏生就不,端午节吃包子!
只要到了端午这天,家家户户即使不在家做包子,也要跑到集市上去买包子。
也有精明的投机者,平日里自做其他营生,端午这天却做了许许多多的包子来卖。
午饭时分,包子需求量达到顶峰;到了晚饭,虽然也吃,但远远少了。
这里我没有说早饭,原因在于我们那里没有早饭。
从小到大,”吃早饭”这个词一出来,我们就明白该吃“午饭”了,一点儿都没错,因为我们的“午饭”被称为“早饭”,但晚饭还是晚饭。
大学时候,中午十二点下课,当着全系的面我对同学脱口而出:“快走,去吃早饭!”
同学们惊异,我不得不强行为解释口误。。。
家乡早饭的时间在上午十点半左右,晚饭就很自由,傍晚五点到七八点都有。
北京时间早上七点左右,家家户户都起床了。起床后干嘛?家家户户都直接出门去干手头的活计。
大概两三个钟头以后,就会有人回家生火做饭。
到时炊烟袅袅,虽然不及画里那样好看,但终究是真的烟火气息,让人感到农家生活之平静恬淡,此时也几乎想不到:村里既然会生出那些小官巨贪、生出地痞流氓。
等到生米煮成熟饭,不一会儿几样小菜炒好,便是一家人“吃早饭”的时光。
也许,这片僻处南疆的地区,是在执意抵抗现代世界的潮流。
就是远一点,“一日三餐”一词自古有之,但在我们这里也就只是一个文学词汇而已。
向来两餐,从未怀疑。
你要说有没有人吃三餐呢?那是有的,不过这类人好多时候让人不快乐,他们多数是权势的一方,他们碗里多出的一餐,或许正来自于吃两餐的人民。
我们这里的百姓,已然熟悉了两餐的生活,如果在这里提倡外界一样的起床就吃早饭,然后午饭晚饭,那是会被抵制的。
你可以说这些人真是“愚民”,但两餐饭的文化早已成型,再加上当地早上起床就吃上第一餐的人带来的坏影响,想让大家真的一日三餐起来,一定是来日方长。
扯远了。
三
回到端午节的包子,这一天的包子究竟有多受欢迎呢——家里可以不做肉,但尽可能要有包子。
这一天的包子会卖到脱销,即使加价也会有人买。这种包子盛况,很是壮观。
即使老人,也说不明白其中原因,或许人们的习惯不同,其他地区的同胞争论着甜粽子咸粽子,我们作为“吃包群众”自娱自乐。
大学时候,在北国感受端午气氛。餐厅里的粽叶在解开时给人一种全身酥软的感觉,等我吃粽子时,就如牛嚼牡丹一般,边吃边想母亲做的包子。
离开家乡好多年,也早已习惯了一日三餐,然而每当想起母亲亲手做的素净小菜,总是想赶紧回家。然而事实哪能都如人意,说走就走,全是一时想象而已。
端午节快到了,我想今年我应该吃包子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