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学习的案例是:《跟同桌儿学来的口吃——如何帮助学生矫正口吃》。案例中的小阳,今年九岁,上小学二年级。原来说话还好好的,可是自从上了二年级以后说话就开始结巴了。小阳的妈妈很生气,每次听见小阳说话结巴就骂他,越骂他越结巴。后来小阳干脆连话都不愿意多说了。
心理老师通过交流了解到了小阳的口吃很大程度上是模仿学来的,通过正确的矫正是可以纠正的,不必紧张。然后,老师要求家长先放慢说话的速度,拉长音节。一个字,一个字,慢慢的说。然后引导小阳,按颈、肩、双手、胸、腰、双脚的顺序进行放松训练,由紧张到放松的练习。即先绷紧该部分的肌肉,体会什么是紧张,然后放松体验放松的滋味。接着又要求小阳放松静坐,闭目吟诵一下句子:“每个人都可能口吃,多点少点而已。”“口吃是由于我自己紧张造成的。”“有点儿口吃,没啥了不起,我其他方面并不比他人差。”“只要我放松的说话就一定能说得好。”第一次心理辅导结束时还布置了作业。
在第二次心理辅导时,老师让小阳尝试读报纸,引导他放松心情,并播放轻音乐,让他边听边读报纸。不用紧张,就当做消遣。通过读报纸练习把话读的完整、流畅。说话时拉长音节,放慢速度调整呼吸。征得小杨家长的同意后,让小阳在心理辅导室里练习汉字的书写,尝试通过书写疗法矫正他的口吃。第二次心理辅导结束时又给他布置了作业:看新闻节目时模仿播音员说话。不需要从头到尾整片地接跟着说。哪句听完整了就跟着说哪句。尝试跟一些平时不认识的人打招呼。只说一两句简单的话。想好了再说,尽量把每一句话说流畅。说话时不要急,慢慢说,不重复。同时要求家长不要过分关注他的口吃,以免引起负面诱导,造成他说话时过于紧张,这对他纠正口吃是很不利的。
模仿别人口吃的行为,往往会受到家长严厉的斥责制止。这样的态度对儿童反而会形成一种父母巨大的负面强化。只会因此一下子就记住了什么事口吃在说话时就会自动的模仿口吃。
孩子学习口吃时引起周围人哄笑,受到了他人的关注和鼓励。他会更加兴奋,有意的学习口吃,这是一种正面强化也会让孩子把口吃的行为保留下来。
越是与口吃作斗争,势不两立,发生口吃的现象就越多。口吃者的刺激就越大,从而形成恶性循环。采取顺其自然的态度,与口吃和平相处,不与口吃作斗争,对人的刺激就越小,从而增强了人的自信心,形成良性循环,才能摆脱口吃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