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6日星期一
反观自我,是一种自我更新,我们中国人通常说的“观自在”,站在远处静静地看自己,更清晰地看到自已和长处和缺点,毫无遮掩地让自己完全呈现在眼前。
反观自我,有几个问题困扰着,第一个问题是学习效率低下,往往花费很多时间干一点点工作;第二个问题是写东西时语言贫乏,思维架构不清晰。今天读到姜艳敏老师写的一周小结《为构建专业合宜的大脑而努力》,恍然大悟,原来是因为专业知识的欠缺、背景知识欠缺及教育教学法知识欠缺,还懒惰地徘徊在舒适区里。经过反观,我于今天清理和退出了一些微信群,然后制定了计划,决定向欧小丽老师那样,每天“刻意1000字”。“日拱一卒,功不唐捐”,一年之后回过头再看自己。
审视权威,会让我们的思维能力更强,从而改善我们的大脑结构与思维模式,实现个人优化。我们从小的文化环境,对权威有着崇拜之情,对业已形成的一些理论也是无条件地遵从,长期这样下去,让自己成了一位唯唯诺诺,缺乏创新与独立思考能力的人。
我今天的学习是带有批判性的学习、是在刻意培养自己的思维。完全是个人观点,也许说得不对,但这样的“行走”,让我对学习更有期待,更感兴趣。下面就是我今天的学习笔记。
维果茨基《思维与语言》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与思维的理论》读书笔记:
读《思维与语言》,感觉读懂了,但在写的时候,又感觉无法说清楚。今天读第二章《皮亚杰关于儿童语言与思维的理论》,书中关于儿童语言与思维的关系、将自我中心的时间划分到了7岁,我向思考与定向思考的划分也是在7.8岁,根据皮亚杰理论,我向思考是不具备社会性的,对此,我感觉不是很认同。为了搞楚儿童思维与语言的关系,我今天特意找一个4岁的小女孩儿聊了聊。
我问她:“你为什么没去上幼儿园呢?”
她说:“因为有毒,所以不能去。”
“什么毒?”
“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什么样子的?”
“冠状病毒象皇冠一样,有两个角,黄颜色的。”说着,她用手在头顶做出一个王冠的样子。
随后,她告诉我,冠状病毒在人们打喷嚏或咳嗽时会喷出来进入其他人的嘴中,然后肚子会疼,并抱着肚子做出疼的样子。
我笑着问她:“皇冠那么大,怎么会进入到人的嘴里啊?”她说病毒的样子象皇冠,实际小小的,说着她用小手比划了一个小小的圆圈。然后她又热心地告诉我,戴口罩、勤洗手能够预防病毒。
……
根据对儿童的观察,对照书中所说的几个观点:
第一点,关于“自我中心”,皮亚杰认为它是“我向思考”与“定向思考”的中介,更是把儿童的一切逻辑特征联系起来的纽带;
第二点,皮亚杰理论基于经验主义,重在收集证据与事实,用事实与证据说话,在观察事实中,挖掘出新的事实,并对这些现实进行辛苦的分析,把它们一一分门别类地说明。不论是大事实或小事实 ,不论是开辟前景的事实或是为先前的知识提供补充的事实 ,都重在描述儿童心理学,采用临床的方法,以结构化的方法紧凑、详尽的,描述出儿童的思维图景。
第三点,皮亚杰认为儿童思维中的“我向思考”是在潜意识内,它所追求的目标和所解决的问题本身不存在于意识之中。只是为个人创造了一种想象或梦幻现实,是个性化的;
第四点,关于“定向思考”,“定向思考”是社会化的,是逐渐受到经验规律和逻辑本身规律不断增长的影响;自我中心居于我向思考与定向思考之间
第五点,皮亚杰认为儿童的一切对话都可以分为两组,即自我中心和社会化的,两者之间的差别在于他们的功能,自我中心的对话对他的对话者不感兴趣,不期待回答,不设法交流,甚至不关心是否有人在听他说话,其实就是独白。7岁以下的儿童是自我中心的对话,与其他人交流时也是如此。当儿童到7.8岁时自我中心交谈就隐退了,转入“地下”;
第六点,成人的内部言语也是一种“自我思考。”
我认为:
第一、不管是“下意识”的我向思考还是“意识中”的定向思考,都应该借助语言符号,如果没有语言或信号做支撑,思维是没法运转的。比如:动物对某件事的感知,只能说是一种定向反应,或是感觉,而不是思维;
第二、语言是由于社交的需要产生的,符号或信号是语言的要素。如:宗教图腾、图表、地图等物品。因此,孩子不会说话的时候不代表他不懂符号,他是借助符号、手势、环境思考的,因此,也可以说他借助语言进行思维。“独白”是借助语言进行的思维活动。
皮亚杰说将儿童的年龄阶段划分,认为“自我中心”的儿童的“不具备社会性,我是不认可的,今天,我和那个4岁小女孩儿聊得非常有意思,她的交流完全是出于社交的表达。因而并不能说7岁前的儿童完全处于“我向思考”,其实从呀呀学语开始,孩子就在寻求着外界对自我的关注与反应。也许是西方文化环境与我们东方文化中熏陶出来的儿童不同,也许由于是时代不同,总之,我经过验证发现皮亚杰对儿童思维与语言的研究结论与我所观察到的有所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