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开始第三季《班级创变》的图书阅读。首读的《从班级到成长共同体——不一样的代班策略》这本书,最初是因为这个名字和我们的成长共同体一致,便猜想里面会有很多相似的思维。上个月到重庆参加第七届教育创新年会的时候,又看到这本书出现在今年推荐的年度书单中,于是就果断出手。买回来以后翻开大概看了一下,觉得跟我们这一期的主题特别切近,所以也就让它作为我们第三季的第一本共读书目。
当然,这本书的案例内容还是跟我们有一些距离,主要是对于小学阶段的班级建设。但翻看案例,发现在小学就可以做到这么的多的民主,这么多学生的讨论,那我们在高中阶段应该是更容易做到。所以,虽然案例的对象不一样,可是很多共通的地方还是很多,可以帮助我们对班级建设进行思考和学习。
首先,作者王老师非常注重当教师的价值观价值体系。作为一位班主任或者一位老师,你怎样去看待学生?怎样去影响学生成长?更中最为重要的就是我们当老师要传递一个怎样的价值观,我们想以什么方式来看教育以及做教育这事。这是我们特别要注意、首先要思考的地方。
作者把班级比喻成一种共同体,是一个精神的共同体,也是一个学习的共同体,而且还是一个共同生活的共同体。她从这三个层面去理解她所带领的班级一个大致的共同体样貌。首要的,她还是特别强调,作为老师我们秉持怎样的价值观,秉持怎样的教育理念教育理论来思考我们的教育以及班级的创建。
她在前言提出这三个问题:在班级建设方面,我在传递着一种怎样的价值观?我在建设着一个怎样的班级?我在营造着一个怎样的班级生态?
各位伙伴,我们也可以思考我们当班主任的时候,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我们有怎样的价值导向?包括我们的教师成长共同体,有可以思考我们的价值导向在哪里?我们的目标在哪里?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共同体的生态?这,都是一致的。
作者还说,班级建设的目标就不应止于打造出秩序感强的规范班级,而是要创造一个充满活力的班级共同体。这样一种新的生态,是以促进班级内部每个人的发展为宗旨,而构建一种指向师生幸福生活的教育性的班级建设体系。这就是她所秉承的班级建设的价值目标。
这里,我也想到在做心理咨询访谈的时候,我们常常都在想,要用什么技术,用什么套路、什么招式。其实所有这些技术背后都有一定的理念,有我们的人性观,有对人性的假设,对教育的假设,等等。放到班级建设中,就我们带来了一种思考,就是:我们要做一个怎样的教师,要秉持怎样的价值观来看班级、看孩子以及看教育?这比我们用什么技术更为根本,更为重要。
下面,我们就进到第一章的学习。
作者在每一章都设有四个板块。首先是“带班困惑”,看看过去的一些出现问题和有困惑的地方,这样引入主题。然后,提出一些比较有创意的“带班策略”来逐一进行分析。第三,就再给大家介绍作者在教育中的一个“典型案例”,看看她是怎么去回应这个主题的。最后,还有一些“温馨贴士”提醒大家在这个板块需要注意的问题。这样一种编排的方式很利于我们来理解和学习。
在班级核心文化建设里,她取了一个副标题“从标签是到深层次”。我理解的是,班级文化不是一些符号,不是一些表面的东西,不仅仅是显性的东西,而是内生到我们班级每一位同学和每一个老师,我们的一些共同价值观,一些共同的文化价值取向。
这样说起来好像有一些抽象,其实这也就是我们每一个人的精神面貌和行为在班级中的一个具体体现。而我们需要一些载体,需要一些方式来进行呈现。这一章就帮我们澄清了如何来建设一个班级的核心文化,怎样建?以及建成什么样?
作者说到,班级文化本质上是一种软的文化,能够促进心灵,充满着情与爱,有着智慧和艺术,所有外显形式不过都是软文化的某种符号。她首先讲到就是班级文化的建设一个核心词——班训。这个班训怎么样来浓缩班级的文化价值?这是一个需要我们去把它落地的一件事情。
她讲到几个创意的策略,第一个首先是——
1.作为老师的自我修炼
就如前面所提到的班主任的这种价值取向决定着班级文化的定位和工作的走向。所以,首先要思考我们自己持有一种怎样的教育价值观。她提出三个途径,让我们修炼三种能力:第一种是对教育本质和普适性价值的理解把握能力。她提出一个核心理念,就是不管什么样的班级文化都有三个词,就是“向上、向善和向美”这样一种理念。第二项修炼是要把深刻的价值理解化为具体的教育实践的能力。第三项是修炼和学生一起践行班规班约,增强公信力的能力。
第二个,她讲要怎么切入,就是
2.把握节奏,为班级文化确立起点
她也讲到几个策略,首先,是刚开始一个班级,一定要制定低起点、开放性的班规。要把班级的一事情程序化,提出一些底线的要求,通过临时班委来实施。这些班级的集体事务一定是要以平等协商的方式来沟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给予学生话语权,让其增强班级身份的认同感。
有了初次设立的班规以后,就可以策划一次温情有趣的班级破冰活动。这样的破冰游戏以前我们也多次使用过,主要是可以围绕班级的总体愿景、分组策划、设计班级的logo、口号、班歌等等来构想班级的愿景。
在这样的基础上,就进入到提炼班级文化的精神核心。作者讲到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对于起始班级,也就是一手新班要怎么样做。就是要进行从发散到凝聚的心理定向式提炼。有两个阶段,一是进行头脑风暴,把班级的精神的核心词给提炼出来,或者是班级命名,或者是选一个班级的吉祥物等等。二是把选出来的班训等回到每一个孩子自己的个人成长上。有了班级目标后,我们围绕这个班级目标来看看当前的班级和我们个人要怎么努力,怎么改进,要需要哪些制度来达到我们预定的目标?这样,学生就可以回到他自己怎么做,开始讨论具体的班规班约,并且制定自己的个人成长计划。于是,班级文化就落地生根了。
第二种是中途接班,也就是二手班了。需要班主任在破旧立新中广开言路。作者提出的策略:一是先去寻找心中最美的回忆,去追溯过去的一些关键事件,这样来寻找一个价值点。当我们接一个新班的时候,可以让孩子们去回忆过去的一些美好的事情,来提炼出这个班级的一些精神文化,建立连接。寻找这些回忆,其实也就认同了孩子们过往的成长经历。二是有意的制造一些节点性的事件来进行引申讨论。就是有意识的去制造一些事件来,比如说举办班级辩论赛、才艺展示、户外活动、综合实践活动等等,用这样一种方式来融入,并进行深入讨论,塑造新的班级文化。
在提炼出班级文化的精神核心和有必要的制度之后,下一个策略就是——
3.品牌锻造,打造环境文化的名片
班主任可以利用班级学生的特长、特点,综合我们班级本身的一些各种因素,来打造属于自己班级的品牌。比如说,有些适合演讲的,那就以演讲为特色;喜欢唱歌的就有合唱班;喜欢书法的,就可以书法为特长等等。老师鼓励学生们在学习之余有自己的爱好,形成社团。作者提出有扬长型、补短型、拓展型和融通型等策略,各班级可因地制宜,建立自己的特色品牌。
在这里,我也想到我们各位伙伴都有不同的特长、特色,其实大家都可以根据自身的特长和班级的特点来打造我们的班级文化名片,比如说我们有体育老师、舞蹈老师、音乐老师、英语老师、语文老师、心理老师等等,如果我们来带班,我们都会有自己的特点,把我们的特长和学生的特点融合起来,就可以做出很有特色的班级文化名片。
在典型案例部分,作者讲到的是一个接二手班的情况。她通过一系列的举措,如班级名称、班徽设计、班级口号、班级环境的布置等,体现了具体的班级的文化内涵。这些一定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来制定,而不是班主任自己去强加的。或者也可以说,更多的是师生共同来创造的。
在温馨贴士部分,她也提到学校的常规工作和班级的特色活动之间的关系,还有班主任的引领和学生主动参与之间的关系,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去思考的。
读完前言及这一章,我有一个总体感受——作者的思维非常民主、充满信任。所有的设计、所有的思考都建立在以学生为中心和学生共同参与这样一种基本的思路上,能够去看见学生的特点,看见学生所组成的班级的特色。如此因地制宜、因材施教,能够与学生一起提炼出班级的共同文化精神内核,然后在引领中渐渐生成一种师生共同认可并且愿意去践行的班级文化。也是值得我们去敬佩的地方,就像我开始提到的,别忘了作者带的可是稚气未脱的小学生,而我们现在带领的是青春期的有一定成熟度的高中生。我想高中生更能够在自主、民主的氛围下,进行独立思考,发挥出他们各自的特长。我们更多地要去相信学生、信任学生,带领他们把自己的校园生活、班级生活过得更加精彩,更加有成长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