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要把人类学做死,误认为只有一种人类学,一种做人类学的方式。人的整体丰富多元,违背此,人类学必死无疑。
参加了一个会议,发言人花十多分钟宣传自己的田野营,四五分钟批判学院派,最后几分钟掠过发言主题。我评议,说他做广告,问如何证明他做的是人类学?
发言人气疯了,声音发抖:难道要告诉你我有人类学博士学位,曾有大学职位,有C刊文章。
我眼角跳动,强忍住走人的冲动。
是不是人类学,取决于如何界定研究对象(人的整体性)和方法论(内外视角的交织),及在研究、教学、写作和生活中的实践。我不是教授,也没有C刊,但我是人类学家,有自己和知识脉络。我不听身份、自我、立场、情绪...为学科贡献新知识和方法,才是学者。
会议结束,事端消散。没想,发言人队伍找办会人发火。我不怎么看微信,火烧几小时后才发觉。可怜我的同事,被彻底激怒了。
一两周过去了,我还想这问题。可能我攻击性太强,也可能如嫡系师兄所说,这是个傻逼问题,也有人想听八卦,我疑自己是否人类学中心。
社会现象复杂,就之提问题,介入学科视角,须恪守学科方法论。如果介入多学科,也需各自推演至极限,能他者之不能,相辅相成。当然,最终结果跟学科无关,但刺激推进所有学科。
学科不过是视角和工具,人和世界的连接才是根本。我不是非做人类学不可,也许,有一天我会放开它。但我有执念,用人类学,须到极致根本,触摸它的边界和架构,才跳脱。
立足人类学,需走向其他学科,借助现象和问题,看到它们,由人类学史的发展转折,触摸它们的多元取向,连接起来。世界是个因陀罗网,万千珠子,重重叠叠,映照无穷。
羡慕一开始就有多学科视野的人。虽然,我出自物理,研究人类学,在Beckman研究所学神经科学,但执迷人类学,没碰到我的因陀罗网,从之连向一切。
如何证明你做的是人类学?并非偏执人类学,我问自己,看到人类学的专长了吗?看到它的边界了吗?
没有。有一天,我可以心安理得地说自己做的不再是人类学,就迈过了边界,也真正做到了人类学:实践着人类学,又置身于外,内外交织,既是又不是。
佛家说,世界就是一个圈套万千圈子,无穷无尽,一个珠子映照万千珠子,重重叠叠...看到圈内,见到了是,看不到圈外,不知不是。
导师曾说,内外交织的方法论确立几十年了,他们没做到,几代人类学家都没做到。我也没有。
没有也罢,不过自己多点焦虑。我不想的是,已在生活中造了很多梗,内外交织,embodiment,纠缠态 ... 现在又加一个:如何证明你做的是人类学?平白多了项任务:平衡梗的戏谑与研究的精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