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精力管理、体能、情感、思维、意志
体力劳动时代,劳动时间和效率几乎成正比,而在高感性的知识工作者时代,思考力创造力才有价值,精力代替了时间成为重要资源。
精力管理包含4种相互独立又彼此关联的精力——体能、情感、思维、意志。其中越底层的越基础,底层的精力会影响上层的精力。全情投入=体能充沛+情感链接+思维清晰+意志坚定。
脑力活动者的疲倦是思维疲倦,体力休息没有用,真正需要的是散步、放松、读书等“换个脑子”的思维精力补充。
工作倦怠者休假不一定有用,往往会加重倦怠,因为他们往往缺乏意志力精力,需要在工作中寻找意义感,而休假加重了工作的无意义感。
听了老师今天关于精力管理的内容,豁然开朗,怪不得上周时间管理部分的学习总感觉哪里不对,一些现象只能生拉硬靠才能勉强沾上时间管理的边,还纳闷:我时间管理做的还不错啊,为什么还是有很多问题无法解释?原来我的问题应该是出在精力管理上。
老师开篇举的3个例子,其中第二、三个例子真的感触很深。一直以为是时间的问题,总以为“等我有了钱(时间)”就会迎刃而解,或许时间自由对这些问题会有帮助,但是基于精力管理的“体能、情感、思维、意志”感觉更重要。
一、体能。每个人体能有先天差异,年龄也会影响体能。有的人每天只需要睡4、5个小时就能保持充沛的体能精力,有的人就需要睡眠9个小时才可以。体育锻炼会改变一个人的体能,至少可以将体能巅峰期保持的更久一些。而体育锻炼就是我其中一件一直想做却一直未真正开始的事情。看来要真的做点改变了,否则精力的基础不牢,还怎么谈精力管理呢?
二、情感。如“路怒症”,当本身情绪急躁或心情不好的时候,就会违背理智做出一些平常不会做的事情,造成严重的后果。所以当情绪不好的时候,要避免做重要的决策,这时候就需要真的去换个脑子,听听音乐跑跑步或许直接睡一觉,当情绪平复下来后再做决策。
三、思维。我习惯于在早上精力比较好的时候做一些需要大量思考或者逻辑性比较强的工作,如起草方案等,而在下午刚上班的2个小时左右做一些如谈话、整理等只需要少量思考主要靠习惯或经验就可以处理的工作。这样会更好的利用一天中的黄金时间来做更重要的事情,也有利于劳逸结合式的工作以提高工作效率。
四、意志。对一件事情的执着或者可以理解为意志力强弱的一个因素吧。或许也和兴趣有关,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不需要其他人的督促,自己总会想方设法的挤时间去完成,且保持充沛的精力。比如让我读一本经济类的书,我可能一次最多读几页,还要用小目标来督促,比如今天的目标是读完一节;但是读一本文学类小说或评论,哪怕本来昏昏欲睡也会越读越有精神,甚至一口气读完。
嗯,期待本周的学习有更多收获。精力管理和时间管理有效结合的话,或许对我们的帮助会更大,比如在自己精力充沛的时间段尽量安排那些更重要的需要大量思考的事情,在自己情绪紧张或者精力不佳的时间段可以更多的安排和体力有关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