躬行
“纸上得来终觉浅,觉知此事要躬行”。儿时背的那么熟的一句话,在今天,电石火光之间才有了那么一点点管中窥豹的认知。
自认为是一个很喜欢语文和历史的人,所幸遇到了那么多的此生不可多的的老师们,教会了我很多,让我看到了这个世间的过往,情怀,与愿景。
初一时候的语文周喜荣老师说“儿时家门前寺庙中胖乎乎慈祥的老和尚,在门口台阶前坐下时总是认真的避过蚂蚁,夏天的时候光着膀子笑眯眯的给我吃西瓜,那是我儿时见过的庙里的弥勒佛的样子。。。”他的话我一直记着,大概这就是我对“扫地恐伤蝼蚁命,爱惜飞蛾纱罩灯”,最开始的理解吧;初三时候的历史郭荷香老师在讲四川都江堰的时候的那些生动的描述,以前只是觉得神奇,直到去年10.1去自己走过那里才真正的看到了“深淘沙,低做堰”的神奇,看到了“宝瓶口”“飞沙堰”的奇妙,开始懂了书上所描述的壮观和神奇还有福泽百姓真的不是夸张;高三时候语文姚建新老师给我们讲《项脊轩志》最后一句“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亲手植,今已亭亭如盖也。。。”他的唏嘘不已我现在还记得,当时不太明白一棵枇杷树怎么带来这么多的感慨,现在开始似乎懂得物是人非,大概是岁月最温柔的残忍了;大学时候中国传统文化鉴赏的雷老师教会我明白佛的静心凝神,清心寡欲;张文昊老师说起书法中,王羲之性情挥墨的潇洒,颜真卿由刚硬坚韧的笔法到浑圆稳健的转变;海青山老师口中的“无用之用”的禅意,把玩这紫砂壶喝着庐山云雾的飘渺,都是对于我最初的关于文学的精神的浅尝辄止的初体验。
背过那么多的古文,听过那么多的景色,儿时只是觉得古文对仗公正,韵律整齐,用字简练,如果背的快背的好,就可以和好朋友争第一的虚荣。所谓博文强识,厚积薄发吧,可能我现在有幸能偶然悟到的一点点感慨,大概就得益于当初一个个严格要求要我们通篇背诵古文的老师吧。当时觉得不能理解那些不必要的诗词或句子,大概只是自己认知不够吧,体验太少吧。
出去玩的时候看着那么多的美景开始懂了“俯察品类之盛”的奥妙;走那么远的路才能到达的美景才开始懂了“世间之奇伟鬼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选,而人之罕至焉”;每当出去看见低眉垂目,慈祥端详的菩萨,开始懂了佛家的慈悲和怜悯;在杜甫草堂那个夕阳斜斜的洒进来的亭子里,开始体会到那么一丝丝的文人情怀;大家狂欢之后的落幕或者突然的失落,开始懂了“兴尽悲来”的落寞;走在坝美悠长昏暗的洞里,开始懂了“豁然开朗的欣喜”;看着直下三千尺的瀑布,开始懂了“疑似银河落九天”的恍惚与想象;立在碑林前勾勒书法的运笔,开始懂了书法家的恣意潇洒,挥洒自如和不得不收敛的锋芒。。。
人生大概所有的积累都是为了有一天的有所共鸣,或者豁然开朗吧。感谢遇到的那么多的良师益友,教会我如何敏感又明白的生活,不至于望着“梦里花落知多少”悲伤到没有出口;看见美丽的景色激动的却无法言说;对着医院里的生老病死,病痛不便的无可奈何,不至于失了同情,麻木无情。。。路上,书上诸多事,唯一真真美的全在“躬”字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