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文旨在“快速阅读”的方法演示
所谓“干货”,无非就是剔除无用的,只留下有用的。但是,判断一本书到底有无用处的标准却因人而异。
故此,我认为水分很大的书籍,有些人不见得这样认为。这就是每个人知识背景不同的缘故,没有必要因此争执、比较。
对于如何有效地在一本很水的书中提取干货这一问题,我的答案就是:快速阅读。
是的,我反对快速阅读,但是我仍然认为,这类实用性书籍,也就值得快速阅读。没有必要为此,列出细致的思维导图,更没有必要通篇一字不落地读下去。
这样的书籍,我一个小时读完,已然不快。但是,我想说的是:如果没有非常强烈的疑问,这类书,要少读。
越是能够轻易满足我们对于自身努力认可的事情,我们越是要小心,因为那种满足感,犹如吸食了玛咖一般,让人天旋地转,禁不住陷入自我陶醉的境地。
繁华世界,我们又太多的疑问。而最终的疑问,要向内心去找。静下心而不是拼命跑,如果我们还需要阅读,那请让自己先静下来。
去读那些能让自己能静下心来的书,读书时,暂时抛却名与利。
这本《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我一直想读,却到今日才完成。和艾德勒的《如何阅读一本书》相比,这本书的水分很大。挤干了,就只剩下一点有启发的东西,今天写下来,算作一点引申的思考。
1.
“你为别人讲解书中的内容时,才会真正理解它。”
确实如此。我虽并不是第一次看到这个理论,今天却在此有了点新的体会。
我们所谓的“输出”,其实不仅仅有写作这一种。还有“语音分享”。现在语音分享平台非常的多,千聊,还有喜马拉雅、网易等平台,都已经有各种语音课程上线。
而这一点,我做得并不好。
写文章,你只要写就好了。但是要想分享出去,而且又要保证效果的话,就需要我们写出更适合口语表达的稿子。现在市面上风行的各种“每天听本书”就是在此基础上形成的。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说话不难,写作也不算难,难的是读自己写的东西,还要写得好,念得好。
所以,此处,有很多可以尝试的地方。
2.
“放置一段时间后仍然经得起考验的文章,才真有价值。”
这一年,看了很多很水的书,导致自己偏于浮躁。昨日读了《自由在高处》之后,便再也不想花太多精力在那些快餐读物上了。
奥野宣之的《如何有效阅读一本书》也是快餐读物的一种。我至今也不能完全明白,那些做主题阅读的人,他们为什么如此看重这本书,想来想去,可能就是因为书的名字和小标题,从选书、购书、到读书、记录、应用,一应俱全。
确实如此,那些经得起考验的书籍,值得一读再读。这本书,也就读到此为止了。
3.
“读名著的窍门只有一个:等这本书变得有趣那一天再读。”
这个观点,倒是很有趣。也是,小的时候,不爱读《论语》,也看不进去《战争与和平》,但是,总有一个时期,我们会想要去看这些书。书和读书的人,都需要缘分。
太多名著不适合小孩子去阅读,这些书因为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或者是过于深刻而违背了孩子们的阅读天性。
但是,不适合不代表不需要了解。能够流传下来的经典,也都有着它特殊的价值,需要我们悉心品味。
4.
“引用是魔杖。”
当大家都知道这一点的时候,恰当的引用就变得更为可贵了。
少而精,切合主题,才是我们更高一级的目标。
小学生都知道作文要引用名人名言,我们为何不多做点更有创意的事情呢?
总:
总的来说,这本书读过就读过了。对于一个爱读书的人来说,基本上不需要听从他的意见,去学习如何选书,如何做笔记了。
当然,书中做笔记的方法可以参考,但也别太刻意追求。每个人的个性是不同的,只要读书了,享受到乐趣了,真正思考了,就是有意义的。
至于应用,想要把书中的知识记得更牢靠,那么,写作和语音分享,还真是不错的方法!
愿你不要在阅读这本书上浪费太多的时间,你完全可以把时间用在自己更喜欢的读物上。
道理大家都懂,唯有缺少行动。
文|升腾的信徒